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竹市广济镇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本报记者冉倩婷月

四川日报 2012-03-19 19:15 大字

绵竹市广济镇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213”模式——

□本报记者 冉倩婷

3月4日上午,一个由20位村民代表组成的“代表团”从绵竹广济镇出发前往绵阳安县,目的是“考察”安县当地的民居环境和田块规范整理。

此行的背景是广济镇政府想用镇上的自筹资金对中新村村民的房前屋后进行整治美化并整理田块、规范用水设施,虽是免费受益,但村民仍有疑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长久以来都习惯了,为啥要搞这些?”

“要想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要让他们看到实在的效果。”广济镇党委中新村村民选出代表成立了 “代表团”,前往外地“考察”。

“考察”的效果立竿见影,3月7日,镇政府在村民支持下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美化整理方案。“广济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探索出了‘213’工作模式,服务送上门,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和谐的\‘因子’。”广济镇党委书记任正红说。

文化进村组 服务在院落

3月8日下午,广济镇中新村1组的尹华芳拿着一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传单,让邻居张来凤念给她听。“这是上次歌舞表演的时候发的。”已经60岁的尹华芳非常关心新农保的事。

尹华芳口中的“歌舞表演”,是广济镇今年开展的文化科技流动服务队进村组活动。与一般的文化下乡不同的是,院坝这头唱歌跳舞,那头则是镇农业中心、经发办、妇联、社事办等窗口部门的现场办公桌,旁边还设有镇领导接访台。

“计生补助怎么申报?”“小额贷款怎么申请?”在现场,民政优抚对象资金发放、家庭困难弱势群体帮助等同步开展,活动结束后,镇纪委书记还要现场问询,测评群众满意度服务。像这样的上门服务,广济老百姓今后可以经常享受到:全年共60多场次的上门服务,基本覆盖了全镇的106个村组和50多个集中居住点。

“文化是载体,服务是目的。”任正红表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只有两个字:服务,“用快捷、创新的服务让群众满意,促进和谐,是经济发展、促农增收的基础。”

任正红这样解读“213”工作模式:两下访,是镇领导从办公室转向政务服务大厅、村组接访,镇村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向农户、走进田间地头接访;一主线,指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进行矛盾纠纷的化解;三帮助,是要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帮助基层组织加强建设。

“文化科技流动服务队进村组活动,让两下访变得实实在在、有血有肉。”他表示。

村账镇管 透明账消除民怨

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济镇在去年6个村和1个社区全面设立监委会后,今年又实行 “村账镇管”:镇财政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管理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即统一票据管理程序、报账程序、操作程序和财务处理程序,由镇政府对全镇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村级财务核算及审核等业务进行“代理”,各村委会不再单设会计,只设一名“报账员”。

从今年3月起,广济镇的“村账镇管”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每个月在各村进行公示,“村组一级的非生产性开支超出500元就要报镇上开会决定是否通过。在核查时,如果发现事项、程序不合理,开支金额不符等情况,则遵循谁开支谁垫钱的原则。”

与此同时,广济镇在矛盾纠纷的化解中,还实行一般纠纷“随报随调”、疑难纠纷由“工作组”包案协调的工作机制。据统计,去年该镇司法办、派出所及各村调委会受理各类矛盾纠纷75起,调解处理75起,调解率100%;信访案件550起,调解处理160起,直接答复389起,引导诉讼1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刘奇葆在四川省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命名大会上强

刘奇葆在四川省2011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命名大会上强调蒋巨峰主持李春城出席本报讯(记者方小虎刘佳)4月6日,省委、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四川省2011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命名大会,隆重表彰全省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