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自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绵竹市以灾后重建为

四川日报 2012-02-22 19:26 大字

自2009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绵竹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全面塑造城乡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截至2012年2月,总共投入资金8亿余元,大力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同时抓好农村风貌塑造及村落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

清平:大山深处的秀美新农村

“有新鲜蔬菜吃,更美化了我们的居住环境,简直是一举两得。”清平乡蔺家坎安置点的老百姓对房前屋后的“小田块”赞不绝口。

绿油油的蔬菜,再围上一圈鹅卵石,与房屋连为一体的菜园子形成了清平一道别致的景观。这就是清平的“微田园”项目,然而它不仅仅是种菜这么简单。项目实施内容包括蔬菜种植、田型调整、田园景观建设、沟渠设施建设、生产道路建设、宅基地复耕以及技术培训推广;实施面积630亩,区域包括清平大桥、乡政府、院通村、盐井村、银杏大桥、棋盘村、元包村以及清平磷矿大桥。

这个着眼于生态效益的项目早在清平乡进行新农村综合体规划时就被纳入其中,除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还促进了清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它的错落有致和绿色整洁,也推进了清平观光旅游业和农家乐的发展,并为观光农业增添了一大新亮点。

此外,该项目也引导着清平老百姓在环境保护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从打理“小菜园”着手,逐步参与到对周围环境的维护当中。

“微田园”只是清平美化环境工作中的一环,遭受了“5·12”大地震和“8·13”泥石流两次重大自然灾害的清平,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下,正在快速恢复着昔日“九顶山下银杏小镇”的光彩。

在省领导的密切关注与亲切关怀下,为了加快建设青山绿水中的“世外桃源”,更好地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发挥对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作用,清平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治理脏、乱、差,建设洁、齐、美,营造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开展得如火如荼。

早在2011年初,清平就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和精心的安排,逐步开始对“5·12”汶川大地震和“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给清平留下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治理。特别是去年5月,更是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热潮:拆除乱搭乱建,清运残垣断壁,平整破败场面,种草植树绿化,彻底治理全乡范围内的脏、乱、差。

按照省委提出的 “将清平建设成新农村综合体示范镇”的要求,为全面打造新农村综合体,清平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 “管理、巡查、保洁”三支队伍,配齐环境卫生保洁员,并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以全新的观念,更高的要求,广阔的视野来做好环境治理工作。

截至2012年1月底,清平乡环境治理投入近1400余万元,共拆除乱搭乱建1300余户,清运各种垃圾16万余吨,机械费用达100余万元,劳务费用90余万元,治理各种沟渠6000余米,居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率达到100%,绿化美化面积近50000余平方米,特色农房改造100余户。

大山深处,一个与青山绿水相融共生、风貌突出、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正在形成。

全域环境治理 显现“生态绵竹”

清晨的绵竹市玉泉镇综合农贸市场,买菜的人摩肩接踵,卖菜摊位摆放规范、整齐有序,水果区、蔬菜区、鲜肉区分门别类。生活在玉泉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无论是城镇街道还是农家院落,“脸”都变得更干净、更漂亮了;集贸市场变得干净整洁;交通环境变得焕然一新……

这是整个绵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自2009年3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决策部署以来,“生态绵竹”成为绵竹的城市发展目标之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两者齐头并进。

“灾后重建的第一步,就是清理废墟。”绵竹市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局局长曾维才说,清理掉覆盖整个绵竹城镇并辐射方圆6平方公里的废墟是灾后重建和绵竹人心灵重建的基础。清理完毕后,打造“新绵竹风貌”在江苏援建者的支持下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起来。

将老城区改造纳入灾后重建项目。从2010年3月到2011年10月,绵竹对共40余条道路进行了改造,其中包含管网、路灯、红绿灯、垃圾箱、绿化等道路辅助设施,总投资近1.6亿元。如今,从南至北,由东往西,崭新的柏油路面成为了绵竹市交通网络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绿化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以公园绿地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庭院绿化为 “面”,新建苏绵公园、“月亮泉”公园,扩建人民公园,完成了城区20余条道路的新建改建绿化工作,城区道路绿化率达到100%。

全域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震后,政府第一时间投入近500万元,修复在地震中遭到损害的垃圾处理厂,并从成都节能中心引进两条先进的垃圾处理线,目前已达到日处理垃圾260吨。垃圾场对所有镇乡的生活垃圾进行免费处理。为了保护重建成果,绵竹城区与镇乡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在绵竹农村,25台大型压缩式垃圾清运车配备给21个镇乡,1万多个垃圾户集池、210个垃圾中转站、396辆人力三轮垃圾转运车等共2000多万元的设备投入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的装、转问题;垃圾清理费用纳入了绵竹政府的财政预算;遍布各个镇乡共1700多人的 “大型保洁队伍”建立起来。

“设施政府投、经费财政出、处理不收钱”的“绵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真正做到了全域、无缝推进,成为保护灾后重建成果的重要手段,也让绵竹成为德阳市颁发的唯一一个 “2011年度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先进”。

在绵竹城区,清扫保洁已经达到“专业化市场运行”。去年,两家来自成都的大型保洁公司通过竞标成为绵竹城区保洁工作的承包主体,为绵竹带来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并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环卫工人的权益。

此外,结合川西民居的打造和新农村建设,绵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还助力绵竹成功创建九龙沿山旅游特色风景区和绵竹年画村两个国家4A级景区。

幸福生活入画来,“生态绵竹”已然显现。

数据直击

2011年,投入20859万元完成老城区市政设施修复整治(二期)工程、安顺路道路改造工程等13个工程项目;投入9800余万元完成了马尾河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投入中央灾后重建资金6000万元全面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510万元完成了绵九路、绵汉路、绵遵路风貌塑造项目;投入资金540万元打造特色街道2条,改造特色农房500户;投入资金1800万元改造背街小巷14条,投入资金1200万元改造城乡结合部14万平方米。2011年,累计清理建筑立面2万余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5万余平方米。

截至目前,绵竹市通过“试点、重点突破、全面推广”三个阶段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投入1000余万元,共建设了210余个垃圾收集房,1万余个垃圾户集池,覆盖到了全市各个镇乡及边远山村。

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中,共配备了1640余名保洁员,投入60余万元添置人力垃圾转运车396辆,投入430余万元新增垃圾清运车25辆,全部配置到镇乡和村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机制有序运转。

□冉倩婷

新闻推荐

个极重灾区县告别不通高速历史成绵高速复线建成通车什

3个极重灾区县告别不通高速历史成绵高速复线建成通车,什邡、绵竹、安县三地,第一次通了高速公路。“什邡、绵竹、安县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成绵高速复线是这3个极重灾区建成的第一条高速公...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