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穿好迎新年 这个寒冬不会冷
毛国芝老人领到了被子和军大衣。 本报记者陈德摄 邓全惠已经备齐了过年用的香肠腊肉。编者按:
走过极为特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2010年,德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圆满完成,灾区面貌一新。同时,抗击“8·13”清平特大山洪泥石流取得全面胜利,灾后重建有序推进。2010年的最后一天,本报记者深入极重灾区绵竹和什邡,感受灾区群众生活,倾听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这个特殊的节点,见证德阳发展的基石与力量。
本报记者谢晓斌
新的一年来到,87岁的毛国芝穿得暖暖和和的,开始忙着熏制猪肉,儿孙们要在春节前回家,老人家希望他们一进家门就能吃到香喷喷的山腊肉。毛国芝家是“8·13”清平特大泥石流的重灾户之一,早在元旦到来之前,老人家就领到了被子和军大衣。“我们的重灾户是人平两床被子一件大衣。”清平乡的民政干部说。
和平坝地区相比,山里的气温更要低一些。2010年12月31日,上午时分,绵竹市清平乡棋盘村3组的毛国芝在自家房子旁升起一小堆火,这位老大娘并不是要给自己取暖,而是把从场镇上买回的四五块上好的猪肉一一挂在火堆上熏着。虽然听力已经不太好,但年近90岁的毛国芝行动还算自如,一大早,老人家就把自家的小二楼上上下下收拾得井井有条,二楼的阳台上,挂上了10多块已完成熏制的腊肉。“儿子在安县上班,孙子在秀水上班,过元旦节他们不得回来,春节才会回来。我自己有肉吃,还要给他们准备到。”老人家絮絮叨叨地说着。
“8·13”清平特大泥石流中,毛国芝家的房子一楼被填满,灾后,在乡政府的组织下,淤泥和石块被及时清理出来,因没有大的损害,毛国芝的家又恢复了正常的居住。一个人在家,毛国芝却没觉得冷清:“我有棉衣穿,一点都不冷,乡里头早就给我们发了棉衣棉被,还有米和油。简直把我这个老太婆照顾得好。”
4组袁庆秀的家与毛国芝家仅一路之隔,从家门口向远处望去,大山顶上皑皑的白雪清晰可见,山下是正在进行泥石流灾害治理的文家沟。“我们家的房子一楼当时也是被灌满了的,好在人都没事。”袁庆秀说,元旦节到了,家里早就准备好了香肠腊肉之类的年货:“乡上给我们发了过渡安置费,我们清理自己家里的泥石流,乡上也发了劳务费。所以,过节要吃的这些东西,都不缺。”袁庆秀一家四口人,对于新的一年,一家人最盼望的是能早点找到一个工作,多挣些钱,把灾害中的损失补回来。“这么多人来帮我们治理泥石流,重建家园,我们自己也要多做些活路,生活才会过得更好嘛。”
盐井村的张大哥觉得,新年到来,一家人一定要多添几个菜。正巧,村道上开来一辆小货车,车上不仅有新鲜猪肉,还有青椒、菠菜、莴笋等七八种新鲜蔬菜。张大哥买了一些青椒和芹菜,他说,现在,每天都有本地人拉着猪肉和蔬菜在村里转,方便乡亲们采购。自己家里还有新鲜猪肉,香肠腊肉也晾干了,加上一些蔬菜,这个元旦节过得很不错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家人当然要聚一下,尽量吃好点,也算是为未来打打气。对于我们来说,是要尽快把新家园建好,找到新的工作干。”这位山里的汉子满怀希望。
文/图本报记者汪巧
“5·12”特大地震后的第三个寒冬悄然来临,前不久的一场大雪致使什邡山区气温骤降,四处白茫茫一片。在这次寒流中,什邡没有一名群众挨饿受冻。经历了第一波寒流,人们的防寒意识明显增强,防寒措施更加到位。2010年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山区蓥华镇,了解当地群众的过冬准备情况。
特别的爱,温暖特别的人
记者来到蓥华镇时,正好赶上降温,随着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山区也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冷的天气。但在山区群众的家中,记者却没有感到寒冷。
考虑到高桥村2组村民刘正全患有残疾,当天,蓥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把近两个月的生活补助直接送到了他家里。拿到300元钱,刘正全很是感慨:“我以为五保户嘛,就领点生活费,没想到前段时间还给我发了50元物价补贴,又送来大米和油,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入冬以来,我们接连领到了粮食、衣服、生活补助等,这些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很重要。”刘正全笑着对记者说:“看嘛,我身上这个衣服就是发的,暖和得很喔。”
刘正权现在寄住在弟弟家里,说起快到的春节,他高兴地说:“今年过年我就在自己的新家过了,我都去看过几次了,真漂亮!”刘正权所说的新家就是蓥华镇福利院,春节之前,刘正权将和其他60名五保户一起,搬到福利院中生活。“那里的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我们也就放心了。”刘正权的弟媳说。
有肉有米,过冬不愁
从吃穿到被褥,从暖手袋到火炉,各级政府对山区群众关怀备至。难怪记者问高桥村村民邓全惠过冬的物资够不够时,她连声说:“已经够了,已经够了。”
当天只有邓全惠一人在家,新家是地震后重建的,还没添置家具。见记者来采访,邓全惠有些不好意思,“房子是贷了2万元款修的,现在我们争取早点还贷,然后再添置新家具。”
在邓全惠的厨房里,腊肉、香肠挂满梁,大米却准备得不多。“这点大米怎么够呢?”记者问。“现在到处都能买到米,我们山区群众如今也不囤粮了。”邓全惠解释道。“是啊,现在过冬冷不到、饿不到,哪还会缺粮食喔。”邓大姐的邻居笑着说,“我们现在想的就是怎么能多赚点钱,早点过上好日子。”
新房新居,新的开始
竹溪村是蓥华镇房屋集中重建点。当天,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大多数受灾群众已经搬进了新居。
该村7组村民洪福千居住的是单元式的小楼房,结实的铝合金窗户前挂满了香肠腊肉,见有客人来,洪大爷热情地拿出糖果招待大家。“过冬没有问题,过年也不是难事,虽然遭遇了那么大的灾难,但如今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洪福千说。
搬新家,过新年,在蓥华镇,“喜事临门”的不止洪福千一家。蓥华镇社会事业与计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彬告诉记者,目前中心的仓库中还有1000多床棉被,上百件棉衣,可以随时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众。“我们还给过渡房中生活困难的群众一人发了1桶油、25斤米,今年春节前,就会有1000多户群众搬进由北京援建的安置房中。”李彬说。
由于各级政府的全力救助和社会各界的倾心帮助,山区群众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在寒冷天气中感受到了融融暖意。其实,比身体更温暖的,是山区人民的心。
新闻推荐
“现在农村逢事办酒席不那么麻烦了,只要打个电话,就有厨师上门提供买菜、做菜一条龙服务,甚至桌椅板凳、碗筷餐具都由厨师自己带来。”2月7日,绵竹市齐天镇新华村的老张在请春酒时,联系了当地的一名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