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结硕果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1-22 06:27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讯(郑文斌 张明云 记者 钟正有)近日,在德阳市罗江区乡村振兴大会上,刘光华、曾兵等5名高级职业农民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白光裕手中接过鲜红的职业农民证书,从此,他们将享受社保医保财政补贴、300万元以内的产业发展政府分险贷款、每年40个学时以上的免费培训和学习考察、购买农业机械补贴额度将上浮10%等一系列待遇,农民成为了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

据悉,罗江区是全省新型职业农民改革试点县,新型职业农民前景广阔,2017年以来,该区紧紧抓住这一系列政策和发展契机,以准入、培训、认证、社会保障、政策扶持等举措为切入点,深入调研、有力推进,积极探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试点工作,并初见成效。

真金白银

为试点打牢“基础设施”

罗江区主动变试点为实干,坚持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把农民职业化列为全区乡村振兴的“三大动力”之一,落实了30万元“职业农民贷款贴息资金”,建立了100万元的“职业农民人才基金”,整合了1000万元涉农投资项目重点支持职业农民,为干事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并有效激发了更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农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的热情,让“未来农业后继有人”大胆实践有了底气和依托。

选优对象

打造优秀人才队伍

为了让更多经受过市场“大浪淘沙”考验的农民脱颖而出,罗江区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组内种养植大户、家庭农场主、休闲农业经营、农民合作社骨干和农业企业负责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摸底,按产业种类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动态的人才信息库,并及时更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工作提供人员信息源,目前,入库培育对象人员已达到1300余人,覆盖全区所有的村组。

在培训对象选择上,罗江区采取公开、公正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遴选职业农民学校首批学员,通过罗江广电、手机报、罗江区新型职业农民QQ、微信交流群等媒介发布遴选公告。通过宣传,共有68人提交申请材料,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选拔出50人作为罗江区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对象。

因地制宜

设课程抓培训强师资

在职业农民培训上,罗江区整合区委党校、区农广校等资源,在区委党校挂牌成立了“罗江区职业农民学院”。坚持职业农民“开门选育”。采取“专家讲”和“走出去”相结合,设置了生产技术、市场营销、资金管理、风险防控等10门知识课程,建立了15个实践教学基地。按照“职业农民跟着产业园区走”的思路,对标“七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分配培训资源、落实培训师资、确定发展方向,提高实效性。同时,为配强师资,组建“农业智库”并担任导师,基本涵盖了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行业。截至目前,经新型职业农民专家评审委员会公开、公正评审,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10名,包括5名高级职业农民、15名中级职业农民。

建立制度

让试点有章可循

在职业农民制度上,罗江区根据一年多来的试点摸索,构建了以“一核两翼三保障四个有”为框架、19个子制度为支撑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一核”,即职业农民认定制度;“两翼”,即科技、金融“两只翅膀”;“三保障”即教育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四个有”即进入有门槛、风险有防控、网络有支撑、职业有尊严。同时,制订《职业农民认定办法》等19个制度。

此外,罗江区还将推荐优秀的职业农民进入政协、人大参政议政,反映职业农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代表职业农民群体提出意见建议,提升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同度。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壮大,下一步,罗江区将充分发挥他们未来农业生产主力军的作用,依靠他们的所学、所能传帮带,带领更多农民实现脱贫致富,让乡村振兴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新闻推荐

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热议乡村振兴建议立法推动城乡住房租赁同产同权 激活千亿级农房租赁市场

实施乡村振兴,是着力解决四川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根本路径。今年省...

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