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热议乡村振兴建议立法推动城乡住房租赁同产同权 激活千亿级农房租赁市场

成都晚报 2019-01-18 07:55 大字

实施乡村振兴,是着力解决四川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根本路径。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针对农村住房租赁、农业销售体系建设、农村人才培养、农业人才激励等问题,为助力四川乡村振兴,开出了一系列“活血化瘀”的药方。

关键词

农房租赁

建议开展行政立法调研

推动制定农房租赁市场专业法规

“农村房屋是农民的主要资产。农村闲置房屋若与乡村振兴新业态跨界要素融合不畅,就不能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财产性收益。”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关注到大量农村房屋闲置的问题。课题组成员、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绵阳工委主委田荣华介绍,全国有7000万户农房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按照每年出租收入5000元计,农村闲置房屋孕育着3500亿元的巨大市场。但是,农村房屋租赁和农民房屋出租市场培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在政策顶层设计中,已把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政策放在同等位置,把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权益保障提到相同高度。但是,在政策执行、配套方面还缺乏积极探索;国家住房租赁行政立法并没有覆盖农村房屋租赁;农村房屋租赁市场存在的现实以及巨大的需求,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田荣华举例说,在城市和乡村结合部、在城中村、在交通干线旁通衢之地,在旅游景区周围、在环境优美之地、在特色名镇沿街,农民把自己的闲置房屋出租出去,已经比比皆是。但是,农村房屋租赁市场长期没有专门的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只是依据合同法、民法等通用性法律和公安、消费等行政法规进行管理,农村房屋租赁市场法律的依靠和保障还存在“绕弯子”“走弯路”的现象。

对此,致公党四川省委会提出《关于激活农村房屋租赁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一是制定政策,激发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资产要素活力,促进农村房屋租赁市场建立。二是开展行政立法调研,推动制定农村房屋租赁市场专业法规。把农村房屋租赁市场立法管理纳入国家住房租赁立法通盘考虑,打通城市住房租赁和农村住房租赁统一市场的法规藩篱,实现凡物租赁同产同权、公正公平。三是强化各级涉农住房管理行政部门的执行力,摸清农村住房租赁实情,为各级党政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销体系

建议建立农产品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及时反馈市场信息

近年来,四川省为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在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建成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30个,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电商进村综合示范点57个,创建了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零售额超过450亿元。不过,民革四川省委会调研组发现,四川省在构建现代农业营销体系方面,还有可以优化的空间。

“我们派员到省外的山东,省内的南充、眉山等地,进行了调研。发现四川省农业销售体系中,市场指导信息不够畅通,交易方式不够先进,品牌效应仍未形成。”民革四川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郑学斌说,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大多依靠经验、习惯、消息等方式,经常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导致一些农产品有时过剩、有时脱销。这也是四川省生猪、茶叶、水果等农产品每年市场价格波动都比较大的原因之一。

为此,民革四川省委会提出《关于构建现代农业营销体系 推动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议结合《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四川农产品物流建设规划。对全省现有农产品市场、物流园区等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运输批发等关键环节。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农产品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在市场供需、价格发布、产品推广等方面进行公开引导,实现市场信息及时、准确、高效反馈。

二是提高交易效率。建议由政府牵头,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企业直接对接的平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大力发展新型交易方式,进一步完善“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推动特色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形成四川省农产品出口产业。积极发展“互联网+”销售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农产品流通经营组织的变革。

与此同时,四川省应加强品牌建设,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例如,积极借力依托蓉欧快铁、跨境电商等,构建融入“一带一路”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不断扩大“川字”农产品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关键词

政策配套

建议尽快推行

农村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的支撑。省人大代表、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党支部书记周华表示,现在农村实际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员老龄化严重。经调查,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以50后、60后为主,有少量70后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人才缺乏,流动性大;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人才青黄不接,有些村“两委”后继乏人。此外,农村资源闲置浪费严重,缺少信息通道,利用率低,造成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助推乡村振兴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周华建议尽快推行农村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让进城农民安心在城市发展,让工商资本放心进入农村;建议加强县、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保持农技队伍稳定,保障农技人员待遇,让农技人员安心服务农业、农民;建议减少对基层过度的检查督查,特别是重资料、轻实际的检查督查。让基层干部从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适当提高基层干部待遇,与一般外出务工人员工资待遇保持基本一致;健全增长机制,让乡村振兴有人做事、有人管事、人气旺、财气足。

建议加大对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支持。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对镇村干部进行交易流程、资料完善、资源统计培训讲解,对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功交易的手续费,政府应对交易所给予经费补助,减少村民和村集体费用支出;对一些不适宜当前农村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及时清理修订,对有利于发展、村民愿意干、村集体利益有保障的事要给予政策支持。政府要敢于作为,敢于担当。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保障农村资源合理利用,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提升村级组织自我管理、服务村民的能力。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推动四川省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发展

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口

针对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省人大代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副主任陈洪涛建议“推动四川省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发展”。

“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是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专业。”就四川省农业教育现状来看,仅有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两所高校和四川省绵阳农业学校、凉山州农业学校两所中专校。以国家级重点中专绵阳农业学校为例,该校为办学需要,2008年增挂“绵阳工程技术学校”校牌,目前有在校生2000余名,开办有10余个专业,涉农专业仅开办有畜牧兽医、现代农艺技术和园林绿化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每年能招收到两个班80余人,现代农艺技术和园林绿化专业两个专业加起来每年最多能招收到10余名学生,只能整合到一起开班。各职业院校还普遍存在涉农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涉农专业建设经费不足、师资缺乏且流失严重等问题。

陈洪涛建议,把发展农村农业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大对农村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学校涉农专业招生由政府牵头。根据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实施以县、市(区)政府为主的政府订单培养招生,制定招生计划并组织落实招生任务。

“建议要有促进农业教育发展和鼓励农村青年学生报考农业教育类专业的硬性措施,出台相应的倾斜性政策。”比如,对所有报考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学生,政府采取免除学费并给予在校学习期间生活补助等政策。搭建农村农业职业教育立交桥,扩大中职教育对口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教育比例,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深造愿望。对涉农专业毕业生实施县、乡(镇)定向就业特殊优惠政策,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对签订了定向就业合同,毕业后选择回本县以自主创业方式就业的学生,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严格实施就业准入政策,规范涉农行业就业程序,保护和增大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合格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

人才激励

建议通过适当股权分配等方式

吸引人才到贫困地区任职业经理人

据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四川省农村及农业劳动力现状与问题”专题调研:2017年末四川省总人口9100万人,乡村人口4085.4万人。其中丘陵地区(除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和成都平原外)乡村人口约2900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约1400万人。由于城市和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差距显著、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民身份认同感减弱等原因,四川省农村劳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

课题组成员、省政协委员荆小庆以劳动力结构为例指出,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老龄化加剧,“我们在巴州区朱垭村调研发现,该村村干部平均年龄超过50岁,最大的60岁,最小的47岁。该村的帮扶农业产业园区每当用工时节,在当地招不足人,需要从外地调集劳动力。”

对此,农工党四川省委会提出《关于加快构建四川省现代农业劳动力体系的建议》。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劳动力政策制度体系。例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体系。明确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原则和条件,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发投身农业的内增动力。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劳动力教育培养体系。例如,通过建设标准培训基地、开设实地和网络培训班,以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培训,切实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劳动力人才队伍体系。例如,在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过程中,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研发适宜丘区农业的小型农机工具,加大农机工具使用培训与后期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联结创收增收。

在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经济发展滞后、发展空间受限等因素影响,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为此,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建议: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干部人才流动机制,大幅提升贫困地区各类人才福利待遇,引导专业人才流向贫困地区支撑地区发展。例如,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采取社会化招聘、适当股权分配、资金资源合作、行政事业单位交流等方式,引进懂农业发展、懂产业政策、懂市场行情、懂营销策略的人才,担任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乡村自办企业等农村经营主体职业经理人,促进贫困地区乡村经营主体彻底摆脱靠政策吃饭的局面。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林姝霏

新闻推荐

警察都来了他还要持刀把弟弟“处理了”

民警将刀夺下。警方供图因为两家之间的财产纠纷,哥哥竟当着派出所民警的面,掏出尖刀扑向弟弟,扬言要把弟弟“处理了……”近...

罗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罗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