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入“村”后咋入“心”

四川日报 2015-10-12 07:46 大字

金山镇

□本报记者 王域西

“继居民议事代表制度、邻里乡亲互助会等探索之外,金山镇的村组财务管理经验也正在向全县推广。”10月8日,说起金山镇的社会治理创新,罗江县金山镇党委书记廖正林颇为自豪。

从场镇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6000人的典型“穷乡僻壤”,到现在园区和场镇占地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跻身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廖正林觉得金山镇的转型“还算成功”。

但城市进入乡村后如何真正进入百姓心中,实现人的城镇化,在廖正林眼中,是远比道路、厂房更重要也更棘手的难题。

难题:

农村变城镇不等于村民变市民

在园区和城镇扩张的过程中,金山镇9个村、54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则实现“农转非”,搬进了现代化安置小区,但三大挑战也由此而来:“第一是失地是否意味着失业,第二是生活习惯和认识能否跟上城市化脚步,第三是可能面临社保医保等各种困难。”

这些难题都能在家和社区里找到线索。记者了解到,尽管临近开发区,但家和社区里部分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难以在企业就业,只得赋闲在家。此外,金山镇文化专干叶鹏还透露,“从买菜做饭到购物出行,居民们一开始都很不习惯。”

不习惯的不仅是“进城”的村民,转型社区的村干部们也不适应。对比农村,城镇社区对服务职能要求更高,但村干部们对此并没有经验。“以就业为例,以往在农村,不必担心就业问题,但住进社区后,如何帮助居民就业成为社区干部一大工作重点。”廖正林介绍。

改革:

深入“细胞”给社区做手术

挑战来自最基层,改革同样萌芽自最基层。

随着征地拆迁安置、劳动就业保障等矛盾集中,家和社区开始尝试实行居民议事代表制度:以家庭为单位,按就近、就楼院的原则,每15-20个家庭民主推选一名议事代表,共计推选议事代表118名。“游戏规则都是老百姓自己制定。我们则通过走访调查、开会讨论等,最终得出一套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方案。”家和社区议事代表杜成国说。在全社区852套统建安置房的分配中,议事代表就依法民主决策、制定分配办法,未因此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如今,家和社区的探索已经向其他农转非社区推广。”廖正林介绍。

在此基础上,金山镇还定期为农转非居民举办培训,内容包括务工技能、文体才艺、法律知识、社会通识等,帮助群众提高生存技能和自治水平。“这就像在社会的细胞里动一场精确的手术。”廖正林表示。

继社区自治后,如何帮助年龄较大的农转非居民就业成为金山镇社会服务的新课题。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镇正打算适度发展现代农业,帮助部分难以就业的农转非居民回归农业本行。

新闻推荐

贫困户当“股东”:越贫困占股越多

创新扶贫模式,用61万元扶贫资金建起一座能“造血”的农业产业园——11月23日,小雨。通往德阳市罗江县慧觉镇龙王村的道路两旁,刚刚种下的油菜给初冬染上绿色,满是生机。对57岁的贫困户刘木贵来说,这个...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