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罗江新盛镇找到致富新“法宝” 林下套种丹参一举多得

德阳晚报 2015-03-30 23:12 大字

陈国强正忙着收获自家林下套种的丹参。

文/图 本报记者 肖芷悠

3月22日下午,罗江县新盛镇金铃村村民陈国强正忙着收获自家林下套种的丹参。去年3月下种,如今正是成熟季节,记者看到,从地里挖出来的一簇簇丹参粗壮红亮。陈国强高兴地说:“这是好品相,一簇好的丹参大约能长到近一公斤,一公斤鲜货能卖5块钱,晾干了卖的话高达26块钱呢!”记者了解到,去年新盛镇89户农民共种植丹参500亩,按照当前收购价格,每亩地可以收入6000元左右,人均增收1000余元。

往年,新盛镇的几个村多以种植小麦、柚子和花生为主。按照小麦的收益,除去成本,每亩纯利润仅600元左右,且这类农作物需要勤管理,费农事,每到冬天,大片的土地就被闲置,无法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2014年,在新盛镇政府产业引导中心的牵头下,金铃、龙形、土城、罗汉四个村被确定为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村,着力探索发展经济效益高,能与果树互补的农作物种植,以增加农民收入。

四村试点林下套种新模式

据新盛镇政府产业引导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助农增收一直是新盛镇思考的“头等大事”。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农民栽种的柚子幼苗间有不少闲置的小块土地,“借鉴别人的经验,我们认为林下套种是一条助农增收的出路。”

经过多方考察,新盛镇的土地多属于红土,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而丹参是药材中销路较好的一种。于是,在新盛镇政府牵头下,金铃、龙形、土城、罗汉四个村成为罗江县首批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村,由产业引导中心提供种根和技术援助,鼓励村民利用林间土地种植丹参。“我们帮村民算过,种植丹参不费农事,好打理,虽然一开始投入相对高一点,但收益也高,在不占用其他农作物土地的情况下,每亩地能为农民增收6000左右。”

然而,虽然产业引导中心为村民算了一笔“好账”,但由于“投入高”、“怕市场不好”等种种顾虑,村民不大愿意买账,“一亩地投入2000多块钱,如果亏了呢?”为了让村民打消顾虑,四个产业结构调整村最后决定,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参与、农业大户带头的模式,为村民先探出一条稳妥的致富道路。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 组织开展户外运动 刘守培带头参加

本报讯(记者肖盛雄)6月1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户外运动,积极响应“德阳体育日”全民健身的号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守培带头参加。当天上午,烈日当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来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