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敢啃“硬骨头” 创新突破有作为 ——罗江县全面深化改革趟过深水区
构建邻里乡亲互助会。
新盛镇老君村低保民主评议会现场。
打造村民自建新鲜样板。
本报记者 肖芷悠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纵观罗江县在过去一年所推出的种种改革举措,从村务公开到阳光低保再到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每一项举措都以“民生”为着力点,以“群众”为根本点,经过查摆问题、整改落实等阶段后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致力民生改善。一年来,罗江县“四风”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可谓成效卓著。同时,一场完美的收官也是另一场探索的开始。罗江县还将继续狠抓整改,攻克难关。
“阳光行动”顺民心
“村组干部到底在干什么?组上的收入都用到哪里去了?低保、五保难道就是村干部说了算吗?”记录在罗江县干部“民情日记”上村民们的一个个疑问,既反映了村民对村组事务的关心,也折射出群众对村干部的猜疑和不信任。
2014年6月,罗江县新盛镇老君村便民服务大厅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走进大厅径直找到老君村党支部书记米贞亮。原来,两名罗江纪委的干部向他了解一个情况,老君村有村民向县纪委反映:一位小组干部在维修堰塘工程中私自倒卖水泥。经罗江纪委干部调查,用于维修堰塘的水泥有剩余,但是水泥有保质期,为避免损失,村干部将水泥借给了当地的一个村民,村民借用水泥的借条保存在村委会的账务里,但因为每月底公开账务的时间还没有到,这让一些村民产生了误会。记者了解到,老君村作为罗江阳光行动中的先行试点,将村里所有事务向村民公开,村民们在闲暇之余也会前往公示栏查看,去年3月,村民米贞华对公示栏中的一件事提出了质疑,他说,修堰塘租了4天搅拌机,每天是60块钱、4天合计240元,为啥账本写成了360元?经过查账发现,除了租用搅拌机的240元,还有水泥转运、水泥管短途运输等其它费用,米贞华的疑虑就此打消了。所有事务公开以后,老君村的村干部感到,不但没有增加压力,工作反而轻松了不少。米贞亮说,通过“阳光行动”以来,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针对基层党组织“三资”、“三务”不公开,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情况。2014年,罗江县制定《罗江县村级组织“阳光行动”实施意见》,通过“三资”阳光管理、惠民政策阳光透明、经济发展阳光运行、工程项目阳光实施、村组干部阳光管理、党员行为阳光公示、便民服务阳光公开、邻里乡亲互助会阳光操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阳光开展、村级事务监督渠道阳光公开“十个方面”的全程公开,做到村级事务管理无处不阳光、无时不阳光。
2014年10月,罗江县全面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如今,罗江县各村镇居民想了解本村三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或者互联网实现在线查询。传统展板、村村通广播、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全县127个村社区事务决策、办事行权、监督管理全面阳光。“被尊重、被需要”逐渐深入人心,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因不了解而引发的诸多矛盾得到化解,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干群关系融洽。
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彻底根治。针对罗江县低保工作存在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不准确,民主评议不规范,公示内容不全面,低保工作人员、村干部对低保政策未吃透、理解有偏差等问题,从2014年7月份开始,罗江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低保工作专项整治行动。
通过部门联审机制、扩大调查比例、规范调查内容、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民主评议和公示、规范业务程序等措施,截至2014年10月,全县城市低保共计新增96户共109人,农村低保共计新增330户共398人,清退城市低保户135户共303人,清退农村低保496户共756人。公开透明、民主阳光,新增、清退人群无一例不接受认定。县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全县无一例因低保评定上访。
集中力量,拿下问题中占比最高的硬骨头。在提交罗江县委的1115条意见建议中,涉及水沟渠系整治问题就有135条,占到总数的12.11%。由此,罗江县开展水利渠系的专项整治,制定出水利基础设施整治5年规划,结合“一事一议项目”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出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的集资办法,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县财政每年补助100万元,整合项目10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200万元)集中开展农田水利渠系的除障、清淤、修复工作,预计用5年时间分批次整治渠道109千米,堰塘清淤增容315口。据了解,该项目自2015年开始实施,预计2019年完成。确保完成后即使没有风调雨顺,罗江人民也能旱涝保收。
破除党员终身制
针对部分党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作用发挥不好,却因“终身制”的身份混杂于党员队伍。罗江县找准“党员退出机制”这一切口,科学制定《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专项方案》。按照调查摸底、日常管理、民主评议、不合格处置、教育帮带“五环节”,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各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党员公开述职、群众代表监督,评议出不合格党员145名,占党员总数的1.39%,其中限期整改136人,除名4人,劝退5人。
动真格处置不合格党员,实实在在地触动到了党员灵魂,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显著提升。新盛镇老君村邓士德过去是村上的老干部,退休后一直不服从现在班子的管理,被评为不合格党员后,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主动找到村支书汇报思想近况,并且积极整改,如今,邓士德的转变得到其他党员同志的认可。万安镇翰林社区普通党员刘全表示,自己常年在德阳务工,与组织联系较少,虽然没有被评为不合格党员,但是对照优秀党员差距很大,表示今后要加强同组织联系,积极参加组织生活。
猛药去疴勤作为
2014年,罗江县制定《关于面向全社会公开遴选乡(科)级优秀干部和人才实施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分期分批递进培养优秀干部人才300名左右。每年计划培养50-70名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评价使用干部重要内容,把更多优秀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复杂环境中锻炼磨砺,在实践中强化“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的作风,提高工作能力水平。2014年8月以来,罗江县新提拔23名科级领导干部,其中18名选派到乡镇基层一线工作,没有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经历的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交流到乡镇一线淬炼。
用身边的正能量激励干部,用纯粹的思维碰撞引导干部。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罗江县组织开展“群众路线大家谈”征文比赛,机关干部畅谈践行群众路线、真情为民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感受。 “都是我们身边的模范,也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很真挚、很动情。”机关干部刘晶晶表示。
陶冶德行培养服务群众真情,技能比拼锻炼服务群众水平。去年11月,罗江县举行第二届政务服务能力大比武,10个镇的便民(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同台亮相、相互比拼,“光是态度好还不够,重要的是要把事办得好、办得快,不能因为自己业务不熟而让老百姓来回跑。”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罗江县将农业、国土、建设、林业作为大比武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工作中,激发干部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
424个承诺掷地有声。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热点难点难题,罗江县72个乡镇部门,围绕工作职能,从进一步加强党纪国法和业务知识方面学习,提高班子素质;进一步转变作风,保证工作公正、公开、及时、高效;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群众办理3至5件好事实事,让群众真正受到实惠等四个方面,通过罗江县政务信息公众网、罗江县手机报、单位公示栏、单位门户网站等载体向社会各界进行了公开承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明确整改“任务书”“时间表”,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不能空口白话,每一个承诺都要向县委立军令状,定人、定时、定责。”为此,罗江县委专门安排督导组对承诺内容、宣诺方式、履诺督促都进行了严格把关、跟踪检查。同时县委专门开通热线电话、举报邮箱接受群众监督。
专项整治不留死角。罗江县不折不扣落实中央“7+4”、省委“9+x”专项整治任务,正风肃纪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有关制度规定的问题共计19起,处理29人,清理清退“吃空饷”7人,清理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4人,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软”问题17个。调整多占办公用房3171平方米,清退超标公务用车123辆,普遍做到“零持有”会员卡。开展“刹不为之风、换不为之将”专项工作。对64个单位的327名科级干部进行“不为之风”反向测评,约谈提醒不为现象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大力惩治不为之将。截至目前,发出《干部不为之风通报》2期,涉及不为案例6起8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逐步形成。
“10天变10分钟,真没想到现在的年检这么快。以往我们社会组织的年检办理时间长,要来回跑两趟,现在好了,直接申报资料的同时就能当场办结。”罗江县老年体育协会会长洪善斌说。
针对“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机关衙门式的三大难,罗江县集中开展换岗体验日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搭乘公交出行、就医排队挂号、服务中心办证、缴纳水电气费、到部门或窗口单位办事等,以服务对象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转变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入驻县政务中心窗口单位的2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以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坐班一天,亲自接件直接为群众服务。
结合改革发展,罗江县从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入手,进一步用转变审批观念,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目前,全县共中止行政审批项目29项,取消6项,调整3项,精简率达15.07%。中止公共服务审批项目24项,取消5项,合并5项,精简率为14.2%。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72个工作日压缩至28个工作日,报建项目所需资料由141份精简至74份,精简资料67份,精简率达47%,降低办事成本200元/件。高效便捷的办事流程,体贴周到的热心服务,得到了群众好评。
“村民自建”新样板
2014年10月,罗江县调元镇顺河村被确定为罗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试点村,即由政府投资农村中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引入当地村民主体要素参与,并形成参与机制的一种新型建设方式。该试点一经确定,便赢得了村民的全票支持。
村民自建,是政府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效性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记者了解到,过去对农村中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采取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一包到底”,建成后交付村民使用。投资决策、效率、质量均与当地村民无关,他们既无权过问也无心过问。其结果就是投资效率低下,工期难保证,跑冒滴漏严重,国家资金无形中流失,导致政府村民都难满意,产生矛盾。
2014年5月,带着这些问题,罗江县相关部门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当地“小块并大块”村民自建方式进行调研,并将经验带回了家,形成了适合罗江本地的“村民自建”模式,并确定了调元镇顺河村,鄢家镇万安村、新安堂村、和平村、长堰村、灯站村、星光村为“村民自建”试点村。
2014年11月,调元镇顺河村正式启动罗江县2014年现代种业提升项目,包括4295米的排灌渠网、3250米的路网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往年招投标找施工队入场不同的是,2014年的这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监督,都是由顺河村作为主体,组织3、4组村民自主实施,从项目进度到工程质量再到资金管理,全由当地村民说了算。项目确立后,顺河村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会,选出项目施工组和项目监督组成员,同时推举管理人员全面负责人员的管理和工程进度安排,由村民全程参与材料采购、设备租赁、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每笔资金如何使用的,均会予以公示。顺河村2组村民杨木长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多天了,每天能挣80-90元钱,“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谁还愿意远走。”杨木长说,自己本来常年在外打工,前不久听说村里兴起了“村民自建”,就辞了工回家,“既可以挣钱又可以照顾家人,还能建设自己的家乡,何乐而不为。”
试点一个多月来,“村民自建”在提高投资效率,节省资金,缩短工期,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工程透明度,促进村民自治等方面的效果显而易见。近日,罗江县召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工作会议,要求在全县推广“村民自建”工作,寻找政府供给与农民受益的最佳契合点,为德阳“村民自建”提供新鲜样板。
事成于气正,业兴于风清。良好的作风环境,带来了事业的丰收,2014年前三季度罗江县实现生产总值59.08亿元,同比增长9.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652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454元,分别增长10.2%和12%;招商引资项目完成54.3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7.6%。
收尾不收官,鸣金不收兵。罗江县用各项有力的举措,大力整改,坚持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新闻推荐
“我们将于今年4月正式投产,需要大量有志之士与我们携手共进……”近日,四川迪怩司食品有限公司在罗江县鄢家镇的返乡人才座谈会上进行宣讲后,吸引了60余人与公司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前段时间,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