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通往幸福的桥梁
罗江县鄢家镇高垭村在为养殖户分发鸡苗。
本报记者 肖盛雄
>>>民生数字
全市扶持46200名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1-6月完成24700人,完成比例53%。
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城乡贫困患者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55%,目前人均62%,完成比例为112.7%。
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18000人次,1-6月完成9317人次,完成比例51.8%;新建14个乡镇(街道)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1-6月完成8个,完成比例57.1%。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给予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每人每年960元奖扶金;给予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父母每人每年3360元或4200元扶助金,已完成。
为符合条件的建档困难职工每人每年提供300元至1000元生活和医疗救助,该项工作在进行中。
扶持45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1-6月完成4306名,完成比例95.7%,帮助1900名贫困残疾人适配亟需的基本型辅助器具,1-6月完成1111名,完成比例78.9%。
为250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提供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康复服务,1-6月完成165名,完成目标85%。
>>>民生数字
>>>民生故事
一棵核桃承载脱贫希望
家住罗江县鄢家镇七里村的贫困户李大爷站在家门口,看到自家地里栽下的成片核桃树已挂满果实,脸上充满希望的笑容:“这是政府帮助我们脱贫致富引进的项目,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鄢家镇位于罗江县城东部5公里,属浅丘地貌,沟壑纵横。过去,大多数村仍然是传统农业种植,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灾力不强,综合能力不高,导致农民增收乏力和贫困日趋加剧,是德阳市重点连片贫困区之一。2012年,首先在该镇七里村、双铧村、和平村连片实施省级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通过“镇村引导、群众主体、民主决策”的方式,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据统计,通过项目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项目实施已完成新植核桃2000多亩,栽植10万余株,其中,贫困户594户,新植核桃1037亩。实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受益农户达到2320户7233人,其中,直接受益贫困户491户1310人,覆盖了项目区贫困户的80%以上;贫困户获得产业扶贫资金补助106万余元,占产业扶贫资金补助的80%以上;90%的贫困户人口通过项目带动有望脱贫致富。
>>>民生行动
整合资金构建大扶贫格局
德阳市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大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上半年,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扶贫解困工程顺利实施。
——有效整合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构建大扶贫格局。一是积极争取2014年度省扶贫项目资金。今年争取到省级扶贫项目资金2088万元,按照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的总体要求,由县(市、区)根据扶贫规划和民生工程任务,结合年度减贫任务和增收目标,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脱贫为重点,自主确定项目实施。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报省扶贫移民局备案。二是继续统筹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今年已统筹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78万元,全部落实到位。三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项目。大力开展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金融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整合涉农资金1.4亿元,投入到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四是积极整合资源,建立项目库。目前,指导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基本建成2014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库,为推进本年度减贫工作奠定了基础。
——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增强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创新机制,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强化扶贫资金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资金项目动态管理和科学评估,构建制度监管、政府监管与群众监管、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对使用扶贫资金集中采购各类物资开展了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了2013年度市级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确保了扶贫资金发挥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叶书英)11月12日至13日,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黄昌明率领省纪委监察厅调研组来到德阳市,通过实地检查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就德阳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检查调研。省人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