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罗江有210名“后备村支书”

四川日报 2012-11-19 17:26 大字

如何破解村(社)干部“量不足、选不准、用不上”难题——

这几天,罗江县蟠龙镇何圣村养猪大户蒋足华忙着帮村上其他十多家养殖户选种、防疫。作为村上的能人型“后备村支书”,他在搞好自家养殖业的同时,还担负起了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的重担。

像蒋足华一样,今年,罗江县全县127个村共选出210名“后备村支书”,以破解村(社区)干部“量不足、选不准、用不上”的难题。

□本报记者 罗向明 严芳

村(社)带头人选择遇难

和所有后备村支书一样,尽管蒋足华现在要参加村上的各种活动及事务性工作,甚至列席镇上部分党委会,但他还不是真正的村干部,也不领取一分报酬,更多的是接触村民,了解基层工作,学习锻炼开展村上各项工作的能力。

“有了这些村级后备干部人才,下一次村、社区换届选举备选人选就多一些了。”罗江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晓芬介绍,目前在村(社区)换届中存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备选人选匮乏的尴尬,由于后备力量不足,村(社区)换届时往往存在“人选范围窄”、“矮子里选人”的情况。

在2010年罗江县村级党组织换届中产生的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中,“45岁以上”当选人员有181人,占到48.65%,“50岁以上”当选人员有44人,占到17.67%。原本有指导性规定“继任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但好几个镇反映“找不到合适的人”,不得不放宽年龄限制。

究其原因,当前农村返乡高校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党员很多都选择外出务工或在其他行业就职,少有愿意回村参选的,加之目前的村干部职务待遇不高、保障性政策少、发展空间小、事务却很多,部分“能人”也不愿意参选。

今年,罗江县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能人型”村(社区)党组织后备队伍建设计划,按照1:2的比例为每个村(社区)选育村级组织后备队伍,重点从返乡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中青年致富带头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中培育后备人才。

后备支书渐显“带头效果”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当 “后备村支书”。罗江后备村支书要求是“能人型”的——会干事,得民心,有自己的产业,年收入上一定的门槛。

按照这个标准,通过“党委摸底、支部推荐、会议评议、党委审定”,罗江县共选出210名符合要求的后备支书。各镇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提供了副书记、村主任助理、专业会计、专职团委书记等实职岗位,让他们提前熟悉村“两委”工作。

“刚开始推这个工作的时候,阻力还是很大。”蟠龙镇党委书记李玲介绍,一方面现任村组干部心里有些抵触,另一方面刚当选的后备干部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不愿干。蟠龙镇现有的15名后备村支书,就分别都有自己的经营产业。

为了让他们选出后有事干、能干事,蟠龙镇采取 “班子成员+村后备干部”结对方式,要求每名镇领导班子成员至少联系2名“能人型”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进行一对一重点帮助培养,村后备干部适时列席镇党委、政府召开的干部会议,增强后备支书组织能力和大局意识。

“刚开始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觉得组织上选个后备支书,是对自己工作不信任。”今年51岁的何圣村村支部书记曾君辉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现在觉得多两个后备支书,办起事情来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年轻人身上开拓创新的思想,对自己触动很大。“我现在是毫无保留地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跟他们分享,恨不得他们快成长起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最终受惠的是老百姓。”

不到半年时间,后备村支书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宝峰村夏洪晨利用自己的贵妃枣种植技术,帮扶村民肖兵等开展贵妃高产标准化种植;海棠村陈中治利用自己20亩苗圃种植基地,动员陈笑飞、陈笑勇等农户种植苗圃;合圣村蒋足华利用自己生猪养殖场带动杨洪应、蒋禄华等村民进行规模养猪。

新闻推荐

建议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本报记者刘佳刘鑫樊邦平张立峰两会期间,不论会上讨论还是会下交流,基层代表、委员都认真履职,建言献策。1月28日,省人大代表、罗江县金山镇新塘村党支部书记石秀宏向记者道出了一年以来她思索最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