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田野民主决策助力乡村发展核心提示根据罗江县纪委的调

四川日报 2012-06-12 18:36 大字

田野民主决策 助力乡村发展

核心提示

●根据罗江县纪委的调查,近年来,三务公开工作存在着“参与度低、关注度低、满意度低”等问题,特别是“村务公开栏”走形式的比重不小,导致老百姓怀疑事情有“猫腻”。

●今年4月初,融合罗江县新盛镇老君村和木桥村基层民主管理经验的“三务公开日”开始在整县推进:各村在每季度的前15日内,开展一次“三务公开日”活动,村组干部、村组议事代表、村监委会成员、镇村干部坐在一起,将村里的大小事务都拿到这个日子摊开了说。

地里种什么,村干部说了不算;新增的村财务支出款项要做账,首先得通过举手表决这一关。基层民主怎么体现?那就村监委会监督村两委,人数众多的村民议事代表监督村监委会。

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德阳市罗江县新盛镇老君村和木桥村,摸索着基层民主管理的各种实践,让村民们有了参与自治的责任感,并悄然引发着一场推广至全镇乃至整个罗江县的乡村社会管理变革效应。

一个电话点燃老君村“变革之火”

在外务工的村民米争华的建议是导火索,点燃了老君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变革之火”,此后,水稻、油菜制种产业也相继发展起来。

三年前的那天晚上,老君村支书米贞亮接到了2000多公里之外在汕头打工的村民米争华打来的电话。

米争华电话里建议村里考虑种植薄壳核桃,那通持续半小时的通话中,米争华列举出发展薄壳核桃的优势、市场价值,以及沿海地区农村种植经济作物产生的效益等。

长久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老君村推动不易:村民要见到实际效益才会同意从传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摆事实、谈规划,也带着村民出去考察了几次,具体实施起来还是难,观念太陈旧。”在米贞亮看来,三年前的那通电话才是老君村农业产业结构 “革新”的真正开始。

接到电话的第二天,村两委紧急召开会议,讨论薄壳核桃种植建议的可行性。老君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多山地资源,具有种植的基础条件。林业专家到老君村进行实地鉴定,结论为该地区山地土壤适合种植薄壳核桃。随后,“动员大会”在全村各组召开。

28天后,在灾后农业发展项目的支持下,全村上下一致达成种植1100亩优质薄壳核桃的决定。2009年核桃下种,再过一两年的生长期,村民们就能迎来丰收,每亩年纯收入将增长上千元。

今年5月,常年在外务工的米争华回到了老君村,到家第二天,他爬上了那片种满核桃的山坡,说自己要“检查工作”,打趣之下流露出一股责任感。

米争华的建议是导火索,点燃了老君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变革之火”,此后,水稻、油菜制种产业也相继发展起来。

同样是动员,为什么这次28天内就有了效果?“村民建议、村上采纳,与村委会决定、全村推行有着本质区别。”米贞亮说。这场动员中,以米争华为代表的村民之间私下交谈、推动,起到了核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看似突然的转折事实上是一次厚积薄发。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老君村专设了一个“流动党员站”,外出党员要定期向站内汇报自己及周围同村村民的情况,并凭借在外经验为村里的产业发展、管理方式提出建议。米争华是党员,平常与村两委的交流也不少,种植薄壳核桃的建议经各方论证符合老君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由此得到采纳推广。

“究其本质,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是老君村进行基层民主管理的结果。”米贞亮说。

木桥村现场会上的“退款事件”

木桥村在每季度首月的10日前举办“三务公开日”,将公告栏展示活化为面对面的座谈沟通。

参会的几个组干部笑得有点尴尬,当着另外几十个人的面,他们被要求“退款”。

4月1日,木桥村举行“三务公开日”现场会,14名组干部被村民要求集体退还一笔已经发放的 “家属慰问费”,每人200元,共计2800元。

木桥村对基层民主管理的摸索与老君村同时行进,财务、村务、党务——“三务公开”这个平常的程序被放到了木桥村自己的聚光灯下。

支部书记曾怀忠心里头一直有个“结”:三务公开本应是村干部与群众增进沟通了解的渠道,村两委也定期公布了三务内容,怎么没效果呢?新盛镇党委书记黄雪峰也意识到了这个普遍状况,走访了解后有了结论:老百姓觉得自己“被服务”了。

黄雪峰分析,小至新盛、大至德阳,村级三务公开形式大同小异:村民看到的大多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更没有“为什么”,自然就觉得这样的公开没有意义。

针对症结,木桥村开始在每季度首月的10日前举办“三务公开日”,将三务信息从公告栏展示活化为面对面的座谈沟通。活动当日总结通报上一季度工作,参会人员结合走访群众收集到的情况发表建议,对重大事项、重要开支举手表决。

在镇村干部看来,比这个指定日更重要的,是在该日三天前举行的“预备会议”。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议事会代表、监委会成员、三务公开监督员、群众代表等参会人员先熟悉公开内容,再带回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遵循“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反馈给村两委,作为“三务公开日”当天的决策依据。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事情的起因是春节期间木桥村在村级干部家属座谈会上给14名组干部的家人发放慰问金各200元,此事引发了老百姓的异议。最后,35名参会人员以20:15的比例,表决通过了组干部应集体退还慰问金的决议。

“慰问金在老百姓这里确实说不走。”木桥村村民孙德超说,这结果才是顺应民心的事。而他此前向村民议事代表孙德辉反映的木桥村1组堰塘渗透严重,希望村上尽早修缮的建议,也得到回复——村上暂时没有资金,正在向上申请项目倾斜。

在曾怀忠看来,收集到的民意确实暴露出管理中的问题,如组财务公开不及时、村干部下村时间少等;也了解到老百姓想知道些什么,大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小至“买红纸10张8元”等。“庆幸的是,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村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误解与隔阂正在消除。”

决策,到底怎样才是民主?

“慎重决策不宜采用简单方式。”罗江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晓芬建议拓宽思维,参考外地成功经验为本村的决策作借鉴。

王晓芬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不要演戏给我们看”。王晓芬是罗江县委组织部部长,旁观的正是木桥村的“三务公开日”现场会。

尽管氛围轻松,坐在一旁的王晓芬表情还是略显严肃,直到参会人员为木桥村的香柚产业发展起了争执。这是“三务公开日”今年在罗江进行整县推进的第一个现场会,这场“争执”消除了她的担忧。

木桥村规划打造香柚产业园,于去年下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合作企业,协议好由公司出种苗、肥料并负责收购产品,村民以地入股、维护香柚生长,获得年终分红和在香柚园的打工工资。去年10月,800亩香柚顺利下种。

然而,逐月过去,焦虑感开始在一些村民心里滋生。香柚需要等两年时间才能挂果,完全挂果则要五年,秉性传统的农民焦心这片土地的“荒芜”。

现场会上,村民议事代表发言:一些村民认为土地入股后这几年没收成不划算。村支书曾怀忠给出解释,公司准备间种矮秆作物,能为参股农民带来每年每亩1000元以上的纯收入。即便如此,也有人不想承担市场风险——“民意”问:“公司能不能改用土地租用的方式?至少租金能保底安心。”

村民议事代表孙德祥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不算药材和务工工资,五年后香柚至少能有每亩3000元的年纯收入,租用每年每亩地也就几百块钱,要看到长远效益。”两种观点僵持不下,还是要举手表决,结果同意租出的占多数。

不过这次,象征民主的“举手表决结果”被反对了,反对者是王晓芬,她将疑问抛给了参会者们:入股还是出租,村组干部有没有挨家挨户征求民意?举手的人,表达的是自己的观点还是村民的意愿?如果出租十多二十年,村民以后怎么办?“慎重决策不宜采用简单方式。”王晓芬建议拓宽思维,参考外地成功经验为本村的决策作借鉴。

无独有偶,老君村也遇到过不能采用“举手表决结果”的状况。村上修缮水利设施,1组堰塘少,急需首先动工,却在村民议事代表那里过不了。议事代表都是按组或院落选的,村民都想自家田地那边先动工,自然过不了。

“民主决策没有绝对的方式。”王晓芬说。

去年,新盛镇的各村新设了以监督村两委为工作的村监委会,由3至5人组成。在被问及由谁来监督村监委会时,新盛镇纪委书记谭海林说,这就是赋予村民议事代表在 “三务公开日”现场会上对重大事项拥有“举手表决权”的原因,显效则是促成了“退款事件”。

“建议只要是本村村民,均可报名直接参与‘三务公开日\’,加大监督力量。”罗江县纪委书记何学军想得更远一些。

本报记者 冉倩婷 文/图

新闻推荐

四川十大法援案例关注民生热点四川首届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受援对象给涪城区法律援助中心送去锦旗省法援中心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团召开工作准备会三等奖公司拆房职工被诉法援辨明“虚假诉讼”【报送单位】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承办人】四川风行律师事务所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