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足球运动往事钩沉(上)

达州晚报 2019-11-13 10:07 大字

1978年,达县市足球代表队获得达县地区第四届运动会足球比赛第二名,最后排左二为笔者。

足球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称为世界第一运动。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一种球类游戏“蹴鞠”。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唐代时,蹴鞠就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水浒传》描写:市井破落户高俅因善蹴鞠获宋朝皇帝徽宗赏识升为太尉。国际足联前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蹴”踢的意思,“鞠”是球名,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几经演变,由英国发展成为现代足球。

1912年,现代足球传入达县城。法国传教士在小东门(今文化街)设立天主堂,英国传教士在滩头街设立福音堂,福音堂内办一所“保罗小学”,校内设有足球场,每天下午,英国、法国传教士都要在球场踢球消遣。达县城张元昌等少年被足球吸引,常到福音堂围墙外观看,成了每天不可缺少的忠实观众。次年,八岁的张元昌在绥定第一小学读书,开初和同学们用橙子、废纸团充当足球踢,过后用胶皮球在学校操场踢,许多学生仿效,各中小学校开始流行。暑假期间,达县城在省城读书的少儿学生况作湘、周兆雄各买了一双有钉子的足球鞋,富绅子弟陈元富买了一个足球回来。陈元富有些傻乎乎的,达县城少儿小朋友叫他“双料宝器”,他不会踢球,于省城带回足球是装“洋盘”。张元昌给他说两句奉承话,陈元富高兴地同意借球,张元昌等一批少年,第一次踢上真正的足球。踢球中,小伙伴们都怕与穿有钉子足球鞋的周兆雄紧身踢球,唯有张元昌等几人可以防住他,偏与他争高低。这些外地读书学生见张元昌等人球技不凡,便和他们进行多次比赛,北门大锣坝成了足球比赛的场所。于是,校际间球赛开始出现,学校足球爱好者,自发组建了足球队,星期天、节假日便是他们踢球比赛的好机会。他们常常踢球忘记吃饭,往往是家长到球场拉他们回家。

北门大锣坝:民国前,达城还没有开展现代体育活动,无大型体育场,只有部分校场、演武亭开展武术运动。1919年靖国军颜德基部驻达县警备司令王维舟苦于达城无练兵场地,在大锣坝征集土地80余亩,平整为大操场,成为练兵及群众体育锻练场所。达城人将经过平整改进的大锣坝叫大操坝,或大操场。1979年改建,1982年峻工使用,更名为巴山体育场,场内有标准400平方米田径(足球)场,增设17层钢筋水泥建筑结构阶梯式看台,能容纳3万人观众。1986年巴山体育场举行四川省青少年运动会,体育场座无虚席。2012年改建为商业中心广场。

张元昌日复一日踢球,练就了强壮的体魄,他机智勇敢、动作敏捷,在同学中颇有号召力。张元昌进入联中后,由于球技出众,深得学校教师达县新文化运动发起人共产党员戴治安、张鲤庭、体育教师牟仲宇的器重和支持。

张元昌成了联中学生中活跃人物,以他为首建立了班队、校足球队。校内班级对抗赛频繁开展起来。

当时,在省立达县中学读书的张爱萍、魏传统等进步学生也组织了足球队,两校经常举行友谊赛。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对社会青年影响很大,20年代初期,达县城内有近十支足球队,其中水平较高的有四个:联中足球队,队员张元昌、郑君德、阮伯宽、柏明棍,江龙肃(人称“五虎”)、贾文全等;达中足球队,队员有黎昌盛、张鹏翥、李治模(保罗学校毕业)、彭德修、马文武、彭贵胜等;社会联队,队员有刘天明、王明成、梁静巷、况玉修、万百千、曹大川、周兆雄、伍连坚、李春海、佘世成、陈富元(均是工商界、教师、士绅子弟)等;军队足球队,队员陈仲华、刘占益、陈亮、唐步云等(均是21军中下级军官)。这些球队,经常互下战书,在北门大操场举行比赛,观众甚多、热闹异常。尤其是张元昌等“五虎”上场,掌声犹为激烈。前些年,有九十多岁的老人提起张元昌,啧啧称赞:他是达县城最早的杰出踢球人。

张元昌不仅是达县城足球运动的开拓者,还是川东地下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之一。达县自五四运动以来,思想活跃,部分有识之士纷纷出外学习、考察,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1年,吴玉章应邀来达县讲学,播下革命火种。1923年,王维舟回宣汉建立了第—个共产主义小组,接着达县、平昌、巴中共产主义小组、共产主义青年团相继建立。张元昌经共产党员戴治安、张鲤庭、牟仲宇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元昌以开展足球运动为契机,团结进步学生,与反动政客在学生中组织的国家主义派进行斗争。张元昌不仅联络本校和外校学生,互通消息,相互支持,还带学校足球队到凤凰山西山寺,与军阀刘存厚的军官教导队比赛。打球时,他们借机向下级军官宣传革命道理。这些军官对进步学生开展革命活动,充耳不闻,甚至通风报信,暗地保护。

为打击国家主义派,他们通过练球和比赛,把全城学校的学生团结起来,一有动静,互相声援。当时联中校长胡邦宁,是刘存厚“督办公署”参议,经常以“赤色分子”罪名开除学生,张元昌在地下党指挥下,领导“驱胡”学潮,组织各校学生联合开展几次大型游行示威活动,影响广泛,让反动当局望而生畏,张元昌成了敌人追寻目标。张元昌被党组织安排逃离达城,参军朱德军队任连长,1927年随军北伐。1928年,张奉命由江西回到达县与王维舟一起开展地下斗争。他在家乡与张鲤庭共同组建共产党达县城区支部,组织知识分子党员分散到农村,以教书作掩护,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办农民夜校,领导农民抗租抗粮。他教书的木子场成为活动中心,研究武装暴动,筹集军火,为王维舟的川东游击军输送了大批干部,筹集了一批枪支弹药。1929年,张奉命转移到成都,任四川省委委员兼成(都)华(阳)中心县委书记。他念念不忘家乡革命斗争,起到川东地下党和川东游击队与省委联系的中转作用。在成都读书的许多达县青年,在张元昌的教育和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32年春,为策应红四方面军入川,他到川军范绍增部周绍轩旅搞军运,当中校副官,他在大竹搞“模范城市”,禁烟禁赌,倡导新文化,组织“话剧社”,还组织部队打足球,在士兵和下级军官中做策反工作,准备为党拉起一支队伍。到年底,部分营、连已控制在党的手里,关键时刻,坏人告密不幸被捕。他在监狱里,屡经严刑拷打,誓死不屈,敌人无可奈何,1933年被军阀杨森在广安杀害。陈毅曾于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21军林翼如旅任党代表,住达县西街火神庙(今川剧团),常与进步学生接触。解放后,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来四川,还念念不忘张元昌,他问省委书记处书记杨超(达县人,张元昌的战友):“达县有个爱踢足球的张元昌,很能干,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当他得知张元昌已为革命牺牲时,心情沉重地说:“可惜了!”为党失去这样一位好同志而深深惋惜。

上世纪二十年代,达城的足球运动,场地及规则都不正规,踢球时大家临时推一名队员当裁判,往往比赛要“扯皮”(互争道理),甚而打架。后来,校际足球比赛,由佘世成担任裁判,因他在外地读过书,懂一些裁判知识,是城内唯一“权威”,大家信任服从。

达城足球运动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兴起,外地在达城读书学生回家乡传播,对附近各县影响很大,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宣汉、开江、大竹、渠县等地足球运动开始出现,并涌现出不少足球佼佼者。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达城足球广泛开展,足球赛事不断:临时组队比赛,各足球队互下战书,或官方举办。1925年,川陕边防军刘存厚在大操坝召开城属学生运动会,包括中小学足球比赛。1927年,通、南、巴三县物资展览会,举办大型运动会,会期近一月,足球比赛10天。1930年,绥定防区行政长官刘存厚,为粉饰太平,指令由教育局长周孟熊主办“绥属军团学联合运动会”,足球安排的比赛时间最长。1932——1933年,军阀杨森在广安举办了两次川东北戍区运动会,达县、大竹、渠县派出足球队参加。1935年,开江承办全国六届运动会川东北足球选拔赛,开江的张学直、陈显增、曾诗志被选为片区队员。1937年第十五行政督察区在达县举办运动会,1947第十五行政督察区在达县举办足球选拔赛。足球比赛为民国时期主要赛事。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川东军阀杨森与“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范绍增起义将领,曾任新中国湖北、河南省体委副主任。杨森的20军,范绍增的21军4师都组建过足球队,分别招募以达县人为主的足球爱好者,这两支足球队,当时可算四川劲旅。杨森20军足球队,代表四川参加国民党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范绍增21军4师足球队,1945年代表四川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第一场初赛对北平市(北京),以10:0获胜,与以李惠堂为首的香港队交过锋。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宣汉:异地就医备案不再“东奔西跑”

本报讯打开“宣汉医保”微信公众号,点击“办事服务”中的“异地备案”,进入“备案指南”,选择备案方式,再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