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义村的日子是最美好的回忆 ——宣汉县峰城镇仁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鄢宏的扶贫故事

达州日报 2018-03-27 12:35 大字

[摘要]——宣汉县峰城镇仁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鄢宏的扶贫故事

“我愿化作一颗小小的星火,为他们照亮脱贫致富的方向。”在宣汉县峰城镇仁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鄢宏的笔记本上,这一段感言是他来到仁义村第一个晚上辗转难眠后写下的。

鄢宏,中国华融资产股份有限公司职员,2015年8月,被选派到宣汉县峰城镇仁义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该村地处秦巴山区深处,辖7个村民小组,有村民426户、1846人,其中贫困户114户、418人,全村基础建设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脱贫任务艰巨。

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里,鄢宏从一名央企职工变成了地道的山里汉子。来到仁义村,他感受了太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用心感知“贫困”之痛、第一次体会与百姓“并肩”之乐、第一次收获群众“祝福”之真……每个“第一次”,都让他难以忘怀、感人奋进。

第一次感知“贫困”之痛

初到仁义村,越野车在山林中颠簸了三四个小时。村干部将鄢宏领进了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巍峨的山、险峻的沟,以及望不到边的松林,“村子里几乎是清一色的土坯房,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渴望改变的味道。”

接下来,鄢宏每天都要走上10多公里山路,用了整整1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426户,了解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情况记录写满了4个笔记本。

无论是腰驼、腿残、步履蹒跚的年迈老人,还是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让鄢宏对“贫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村里一些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种田喂猪,比一些壮劳力干的活还要多。

仁义村的窘困状况,真切地刺痛了鄢宏的心,用山里人的话说,“坐着摩托像耕田,看到小车像过年,农副产品烂在田,干部群众苦难言。”鄢宏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到“第一书记”的职责,让仁义村换新颜。

第一次体会“并肩”之乐

仁义村基础差、收入低、老人多、人心散,经过详细的调研,鄢宏发现制约发展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群众思路不开阔、欠缺资金和技术。

“要想尽早实现脱贫,纠正风气是关键,产业带动是核心。”鄢宏向村支两委建议,从班子队伍和党员干部抓起,走出一条“强支部、促发展”的新路。

很快,村里制定了《加强党风建设的意见》,对《村规民约》《院坝公约》也进行了修订与完善,一些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得到转变,过去普遍存在的好吃懒做、请客送礼等不良风气也从根本上有了转变。

“以前村党支部开个党员大会人都喊不齐,不给路费、不安排生活,人家来都不来。”村委会主任李朝刚介绍,“现在村里组织各种评比,调动党员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推进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鄢宏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产业大户到周边乡镇学习猕猴桃种植技术、药材种植技术,赴成都、重庆等地调研大米市场前景。

一路走来,仁义村的党员干部大开眼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发展、谈规划,集思广益决定全村发展“桃花米”。

现如今,仁义村的“桃花米”种植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回首两年多的艰辛,鄢宏深有感触地说:“行动胜过言语,肩并肩、人心齐,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第一次收获“祝福”之真

仁义村山高路陡,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为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难题,鄢宏3次回到北京寻求“娘家人”的帮助,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70余万元,动员群众集资130余万元,硬化和新建村道8.5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7口,新建饮水工程3处,在全村新建3处新村聚居点,20户贫困群众如愿以偿搬入新居,住上了好房子。

转眼间,驻村帮扶已两年有余,村支部阵地建好了,群众饮水不再犯难了,村里发展一天比一天好了……

鄢宏的努力,老百姓看在眼里;仁义村的变化,群众喜在心里。每逢赶集,老百姓都要来看看鄢宏,给他送点蔬菜水果,有个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参加。鄢宏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在他看来,“算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仁义村的日子,将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黄红财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宣汉县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本报讯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推动“红盾春雷行动”顺利开展,近日,宣汉县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该委员会属于县政府日常议事机构,共21个成员单位。宣汉县消费者权益保...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