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华西医院达州分院 ●申办达州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建成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 ●推进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 未来3年 达州10件卫生计生大事改善民生
近年来,达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两个定位,奋力推进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健康达州”的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院就在家门口,全新的妇女儿童医院,新办的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全市看病挂号、住院结算、病历存储一卡通,医务人员可保留编制创新创业……2020年,这一切将不再是梦。
8月25日,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全市卫生计生十项重点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加速“健康达州”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为达州未来3年卫生计生民生工程浓墨重彩地谋篇布局。
公立医院—— 看病“邂逅”清华教授不是传说
未来3年内,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积极引进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优质的医疗资源和管理资源,提升全市公立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到2020年,达州市中心医院建设成为全市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建设国家级肿瘤微创示范中心,成为川东区域医疗中心;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积极打造川东中医医疗中心;各县(市、区)人民医院、中医院至少建成5个省、市级重点专科。
到2020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分时分类预约诊疗、费用清单自助查询、检查结果自助查询、日间手术等便民服务,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医疗服务获得感。
社会办医——
全市新培育8家二级民营医疗机构
民营医疗机构作为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充,未来3年内,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5张床位对社会办医进行总量和结构控制,强化社会办医机制创新、路径创新和方式创新,在不突破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具体数量、类别和地点等限制。同时,全面落实社会办医各项优惠政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民营医疗机构上规模、上档次发展。
到2020年,主城区新建2家以上三级民营医院,全市新培育8家二级民营医疗机构。
华西分院——
华西医院专家就在家门口
3年内,按照三甲医院建设标准,在达州市主城区选址新建1所三甲医院,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品牌、管理团队和技术力量对新建医院进行全面管理。
到2020年,通过联合办医、构建“华西—达州”分级诊疗体系等方式,推动华西医院优势医疗资源入驻达州,帮助达州医疗机构在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医疗技术、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提升。
职业教育——
达州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明年招生
在西南职教园区,按照高职院校设置标准规划建设达州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将开设中医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针灸推拿、中药生产与加工(中药栽培、中药养殖、中药炮制方向)和护理(中医、康复、老年方向)等6个专业。
2018年秋季,该学院投入使用并开始招生;到2020年,学院实现招录在校全日制学生3000人,拥有专任教师188人、直属附属医院1所(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2所(通川区中医院、达川区中医院)、教学医院11所,成为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医药职业教育中心。
分级诊疗——
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全面实施医师区域注册、城乡对口支援及远程医疗会诊工作,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会诊中心,医疗机构远程会诊率达到40%以上。
3年内,达州市中心医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教学医院组建医联体;组建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为骨干的中医医疗集团;部分乡镇卫生院将实现由县级医疗机构托管。到2020年,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市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内就诊率提高至92%左右。
公共卫生——
让保障更完善 让服务更均等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未来3年,达川区、宣汉县、大竹县、渠县疾控机构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其他县级疾控机构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市精神卫生中心建成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县级设置或明确1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市、县公立综合医院设置精神或心理卫生科室。
妇幼保健——
产科“一床难求”将成为历史
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规范提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全面两孩政策的顺利实施。
未来3年,达州市将建成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新增妇产儿科床位200张;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标准,每千分娩量产科床位数达到17张,切实解决产科“一床难求”的突出问题;全市新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3个;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保持在全省低位水平。
健康产业——
中医中药成链发展 医养结合成片打造
遵循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路径,市级层面积极推动,县级层面主体实施,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推动产业成链发展、有序发展和协同发展。3年内,全市将建成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6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15个,建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100家,打造中医药工作示范乡镇100个、中医药工作示范村卫生室1000家;以万源天麻、宣汉黄连、达川乌梅等优势品种为主导,建设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加强中医药企业、产品和品牌培育,积极引进中医药生产企业,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
充分利用达州市资源优势,突出中医药全域旅游养生文化特色,推出与中医针灸、按摩、理疗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在铁山森林公园、宣汉巴山大峡谷、万源龙潭河等旅游景区,建成3—4个集养生养老、医疗保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康养基地。3年内,全市初步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机制和运行模式,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健康信息化——
让医疗更智慧 让群众更便捷
未来3年,完成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将取代各类就诊卡、预付卡、计划免疫卡(证)等功能。同时,以居民健康卡为载体,逐步推进居民健康卡与金融IC卡、社会保障卡功能加载和应用整合,在医疗卫生服务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跨机构医疗费用结算,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完成“智慧达州”市民卡建设任务,方便群众“一卡多用”。
行业管理——
让体制有创新 让机制更灵活
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调整、财政补助、等级评审和领导班子薪酬、任免等挂钩。优化医疗机构绩效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编制内外同工同酬。
鼓励创新创业,经所在单位同意,允许公立医院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含领导班子成员)离岗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或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工龄连续计算,薪级工资、专业技术职务等按规定正常晋升;医疗卫生机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规定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部分,以及科技人员从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所获得的劳务报酬和绩效奖励,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对获得科技奖、发明专利奖的医技人员,单位给予一定奖励,并纳入技术职称、评优的优先条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前些年我们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企业在省内外建材行业都小有名气,忽略了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丢失了不少市场,吃了不少哑巴亏。”现就职于宣汉一家建材生产企业的主管黄越强在谈到企业发...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