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达州市“十二五”民生发展综述

达州日报 2016-10-09 00:00 大字

[摘要]——达州市“十二五”民生发展综述

今年国庆长假,陈静没有像往年一样外出旅游。1号游莲花湖,览巴山大剧院;2号攀凤凰山,观巴人广场;3号去图书馆,读书充电……在南城某幼儿园当老师的她,把假日安排得满满当当。

“环境越来越好、道路越来越宽、设施越来越齐备,留在达州,才能感受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动人心魄的美。”假期临近尾声,陈静整理了假日拍摄的照片,在朋友圈留下了这样的字眼。阳光照在身上,幸福写在了她和身边每个人的脸上。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至上,从人民群众所盼、所忧、所急的民心实事入手,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保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民生资金921亿元,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70%。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初秋,走进达州市达川区木子乡双修村,美丽的新村聚居点整齐划一、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到处可见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这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动扶贫攻坚,搞新农村建设,发展观光种植业,咱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这是双修村群众共同的心声。

笔直的水泥路联村到户,宣汉县天宝乡茶子村村民庞红梅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县里出钱给我们制定规划,出台实施‘十大扶贫工程\’,老百姓‘缺啥补啥\’,我们脱贫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采取超常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市委书记包惠在大小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奔康路上不落一村一户一人。

这是聚力的目标,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级各部门坚持精准识别,做到真贫真困“一户不漏”,通过因户施策,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地引导到特定扶贫对象,3247名驻村帮扶干部、828名“第一书记”真帮实扶,确保扶贫措施落地生根。广大贫困户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十二五”期间,达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5亿元,实现减贫71.7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21.9%降到9.2%。

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是由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小事累积而成。(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村委会已退还村民650元费用

《达州村民为母亲办宴被指违反村规民约》追踪8月10日,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村民曹仁成为母亲办87岁生日宴,被人举报违反当地村规民约,通过镇纪委教育、写检讨之后,曹仁成向龙湾村村委会缴纳“违规办宴...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