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改变大山的女儿们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3-27 00:27 大字

一家人在一起交流。右一为胡晓玲,左二为胡晓虹。

胡晓虹为学生辅导作业

□龚建华 廖昌军 漆楚良特约通讯员 张崇耀 文/图

“要想改变我们村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必须抓好教育,把这个信念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只要大家努力,一定会实现多年的梦想……”3月20日,春寒料峭,在宣汉县龙泉乡土家族乡黄莲村,笔者看见一家5口人围着火盆坐在一起,一位60多岁的残疾老人正组织儿女们召开“家庭会”。

残疾老人名叫胡青贵,是黄莲村小一名退休教师,在穷山沟里教书40余年。他曾累倒在讲台上,半身瘫痪后依然拖着残疾身躯在大山深处坚守,获得过 “省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

胡青贵身残志坚,用实际行动教育了自己的儿女:大女胡晓玲大学毕业后,放弃在繁华都市就业的机会,回黄莲村成功竞选为村支部书记,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幺女胡晓虹从宣汉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申请到龙泉土家族乡海军希望小学任教,继承父业,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一家人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成为大山深处最美的那一抹绿。

大姐当选村支书要为村民找到致富路

海拔2400多米的黄莲村,是宣汉海拔最高的地方,幅员面积19.5平方公里,村民有112户500余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支撑,严重制约黄莲村的发展。

2011年,胡晓玲当选村支部书记。如何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胡晓玲多次征求村民的意见,从他们那里获取治村“秘方”:要以人为本,狠抓产业发展,才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2012年,胡晓玲摸清村里底细,认真安排部署,在山上集中连片种植云木香等中药材,在山下规范种植红灯笼、脆红李等水果。目前,该村发展中药材面积达17000多亩,人均增收1000余元;水果面积达380亩,预计人均增收2000余元。

“过去,我家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年收入不到2000元,勉强能维持生活。现在,我家大规模种植中药材100多亩,年收人近10万元。”家住黄莲村的村民胡体中兴奋地对笔者说,在胡书记的带领下,全村人看到新希望。

同时,胡晓玲借助打造百里峡4A级风景区的机遇,结合正在修建的“土家新寨”,新修和完善土家新寨道路环线、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把点串成线,把线联成片,新寨农户可依托新寨开办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再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业,实现产村相融互动,全面打造乡村度假旅游示范片,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持续增收。

对于即将入住土家新寨的村民今后的生活,村上早已有了规划,将利用百里峡申报国家4A级风景区的机遇,依托本村药材产业,结合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我相信,村民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黄莲村村民向文忠说。

幺妹回乡搞教育让山区孩子飞得更高

“要改变我村现状,我们必须先抓好教育事业,从娃娃开始培养,努力‘智\’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黄莲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胡晓虹对笔者道出了自己选择当一名教师的心声,这也是父亲胡青贵多年的心愿。

2003年,胡晓虹毕业后,主动申请到宣汉最偏远的龙泉土家族乡海军希望小学任教,继承父业,教书育人。2006年,胡晓虹与同校教师向俊峰喜结连理,两人婚后以校为家,夫妻协同投身教育事业。

历经10余年,海军希望小学逐渐发展壮大,现设置7个班(含幼儿班),共有教职工17人,学生有243人。目前,该校先后向社会输送人才1000多人。家住黄莲村的村民向运田是胡晓虹老师的学生,他从达州财贸学校毕业后,也向老师学习,毅然选择回村建设家乡。

为什么愿意坚守大山?胡晓虹夫妻自豪地说:“在教育战线上,父亲几十年的坚守,其精神时刻鞭策着我们。如今,我们教好每个学生,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母亲全力支持新村画卷美了大山

“我两个女儿虽然工作在不同岗位,但是她们姊妹连心,相互配合,互勉互进,立志把穷山变金山。”母亲于兴莲说,为了女儿们安心地工作,她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经常帮助她们料理家务。

胡晓玲当上黄莲村支部书记后,一天到晚忙碌在大山深处,不是在中药材地里指导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就是在村民农家院落帮助解决生产难题。

胡晓虹夫妻在学校勇挑重担,女婿向俊峰担任海军希望小学校长,既要忙于学校管理,又要忙于毕业班教学。

为了不让两个女儿在工作中分心,母亲于兴莲主动照顾她们的孩子。双休日,两个女儿有时一起回家探亲,母亲所在的家成了她们相互交流的平台。

胡晓玲姐妹俩只要在母亲所在的家碰面,姐姐就向妹妹胡晓虹了解学校的困难,想尽办法改善学校环境。妹妹胡晓虹也随时关注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收集村民意见,及时向姐姐胡晓玲建议如何建设新农村、如何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如今,该村打造的“土家新寨”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重建的黄莲村小学即将竣工,胡青贵的心愿慢慢变成了现实,一幅美丽新农村的画卷在大山深处徐徐舒展开来。

新闻推荐

农村养老中心探索“自我造血”

冉启润(左)等老人在阅览室翻看书籍。低价有偿服务+结亲养老服务□漆楚良本报记者刘鑫文/图“当头炮。”“马来跳。”“将军!”“哈哈哈……”5月2日,来到宣汉县东乡镇周桥社区村民委员会居家养老日间...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