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切制度透明化 公司药农都获利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1-28 00:30 大字

杨昌林(左一)向农民讲述中药材种植要点。

曾是打工者,闯荡中药市场12年,如今年产值4000万,他的致胜秘诀是——

编者按

1月23日,本报《人物》版推出“点赞乡村好青年 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报道,报道农村青年道德模范典型。经济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配合道德模范系列,本版推出青年创业模范系列报道,通过农村创业青年的成功案例,激励有梦想能实干的年轻人,投身“三农”建设,在广阔天地中拼出别样风采。

人物名片

杨昌林,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村民,土家族,80后。2002年,他利用打工的积蓄创办了宣汉县昌林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宣汉县龙森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随后,他以三墩土家族乡为支撑,立足宣汉县,辐射带动达川区、开江县等地16个乡镇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35000多亩,年产值超4000万元,多次受到省、市表彰,2013年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创业故事

杨昌林算是老朋友了。2013年他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后,记者就曾对他进行过采访,那时候的他给人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憧憬又带着些许忐忑。

1月20日,在宣汉县北门码头负责的办公室里,记者再一次见到了杨昌林,这一次他给人的感觉明显不一样了。近200平方米的公司,装修一新;技术部、销售部等公司6部门备置齐全……杨昌林正忙着跟山西、北京的客商联系业务,比之前显得更加自信稳健。

“这下是公司化运营,正规化操作,一切都回归到制度、规定层面上,不再是两三年前那种‘个人业务\’,这下真的是‘杨老板\’了。”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杨昌林,一见到记者就开起了玩笑。

新变化

“以前三墩乡是中心,进趟城叫“进城办事”,现在城里是中心,回三墩叫‘下乡考察\’。”

从2002年带着自己打工挣回来的3万元创业,到后来立足三墩乡大力发展万亩中药材基地,再到现如今的辐射带动16个乡镇,2000多户种植户共同致富,杨昌林的创业轨迹不可谓不丰富,可他却依旧未满足,“规模大,谁不会!但贪多很容易嚼不烂。所以我现在要做的是既要量大,更要让农民也得到实惠。”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2014年,自己开始发展丹参、玄参等时间短、见效快、效益好的中药材产品。可问题也来了,农民不会烘干,更没有专业的烘干机,经常拿着晒烂了的干货过来,自损严重。于是,自己就逆势而行,“其他药老板只收干货,我就偏偏只要鲜活,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由我来负责烘干,既降低他们的风险保障利益,又提高了产品卖相,确保了利润率”。

“只是我自己稍微麻烦点儿,花了几十万在专门种植丹参、玄参的村里添置了几台烘干机。”杨昌林笑着告诉记者。

三墩乡没通村路,他自己来出钱修,虽然被人们戏称为“杨莽子”,但杨昌林却用真心和实干赢得了更多农户的信任,他的中药材产业也一点点从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高寒山区,一路种到了海拔600米左右的低海拔地区,公司运营也越来越规范化。

“以前长期蹲点在三墩乡,卖药材要进到县城里头来才行,由于跑的次数多了,朋友一打电话问我在哪儿,我都说‘进城办事\’。现在,业务逐渐转移到以宣汉县城附近的东乡、芭蕉镇等10多个乡镇为主,很少回三墩了,当地老百姓时不时看见我还开玩笑说,‘杨总,今天又来下乡考察啊\’。”杨昌林笑着说。

新想法

“政府、业主、农民,都要获益,那就一定要透明化操作,互相监管。既保证了农民的积极性,又让政府可以放心监管,还让自己得到保障。”

正当记者与杨昌林聊得起劲时,他的电话又响了起来,简短地通话后他告诉记者,“明天早上在另一个乡镇有个中药材现场指导活动,让我一定去参加,说是有100多名当地农民指名道姓要我去。”一旁的团县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杨昌林现在可是宣汉当地,乃至整个达州地区有名的懂技术、会经营的药材老板,很多乡镇的负责人都希望他来教当地农民种植中药材。

杨昌林出名,不仅仅因为他懂技术、会经营,还因为他善管理。尤其是在财务公开方面,他想出的办法,可谓一举多得。

他告诉记者,地方政府引进业主投资后,都会从保障业主利益的角度,向农户收取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避免出现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等情况。而对于这笔钱,杨昌林的做法是,由自己去银行办卡,政府掌握卡,自己掌握密码,双方互相制约,如果农产品质量达标,全额退还给农户。相反,则按规定扣除。政府全程不经手只监管具体数目。

“这样做,既保证了农民的积极性,又让政府可以放心监管,还让自己得到保障,一举多得。”杨昌林说。

从2014年开始,这种“亲兄弟明算账”的方法,已在宣汉、达川、开江等地的11个乡镇实施,赢得了广大农户、地方政府的欢迎。“全程透明,互相监管,大家都耍不了‘小把戏\’。”杨昌林笑着说。

未来两年,杨昌林还准备建立中药材深加工工厂,做大做强自己品牌的同时,把自己的投资,向农户发放的免费货款等资金,也这么干,用一次,结算一次,公开一次,互相监管,让农户得到真实惠。

致富锦囊

创业就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杨昌林认为,要想创业,第一是必须有踏踏实实吃苦、老老实实做事的精神;第二是一定要有对应的文化修养,不然很容易一味地图大,忘记了贪多嚼不烂;第三是做人做事都必须要讲诚信,尤其是一个生意人,没有诚信就没有朋友,没有朋友几乎等于没有了一切;第四是注重质量,老老实实做好产品质量,尤其是在现在大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重视,没有好的质量,既害了自己也害了身后的农民;第五是注重市场对接,最好搞订单农业,主动去迎合市场需求,降低自身和种植户的风险。

□张崇耀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新闻推荐

带着小叔子出嫁 义举感动乡邻

为防止小叔子走失,陈耀会每次出门都要带上他。恩恩爱爱的一家人。□张崇耀龚建华廖昌军漆楚良文/图一位中年汉子伸开双臂,憨憨地笑着,让一位女子为他穿上厚厚的棉衣。妇女帮汉子穿好棉衣后说:“...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