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千多个日子 我们一起走过

达州日报 2017-06-16 10:31 大字
黄晓宇近照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已近不惑之年。回想这几十年的风雨之路,我有收获的欣慰与喜悦,更有蜕变的迷惘与痛楚。但无论如何,我都会铭记在达州日报社锻炼学习的那段时光。

来报社之前,我做过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在艰难的环境中几乎度过了人生光阴的三分之一。这期间,我为走出农村,做过种种挣扎,先后想当乡广播员、乡政府招聘干部、原达县电视台记者等,却都由于种种原因,愿望一一落空。

在逆境中,我一直都有蜕变为强者的梦想。因为勤奋,我于2007年6月忝列达州日报校园周刊,成为了这里的“七分之一”。

初来乍到,我才明白报社办公是“无纸化”,一些同事电脑“玩”得溜熟。为尽快适应工作,我除正常上班外,还在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购置了一台新电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两个多月过后,我终于从一个一窍不通的“电脑盲”,变成一个基本能利用电脑处理日常编辑事务的见习编辑。

以前,作为基层通讯员,写稿子可以任由自己兴趣,见啥写啥,信笔涂鸦,全然不觉是非得失是咋回事。来报社后,我才发现要当好一个日报记者十分不容易。稿件的题材必须首先考虑,不是什么都可以作为日报的新闻的;而且同一个题材,要想写得有新意,就必须选准角度,深入挖掘看点……有段时间,我真的很痛苦,写作新闻稿件总有憋的感觉,翻看自己的作品剪辑,发现以前写的那些都是什么玩意啊!我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新闻工作。最终,还是领导和同事帮助了我,我工作略微有了点起色,他们就给我鼓励,让我有信心深入到我所联系的单位去采访,然后回报社写作。为让自己的东西比较满意,我常常写出来后反复默读,并对照同题材的好的新闻作品,在比较中“识货”,在鉴别中反证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予以弥补。

为让自己在精神上不松弛在工作中不松懈,我长年累月地坚持记工作笔记,笔记里有得失对错,有场景描摹,有感想心得,有苦辣酸甜。我常常在出差之前拿出来读,读得我心潮翻滚,心劲儿十足。

由于起点低,我对在报社拥有的工作环境十分珍惜,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都是在紧张的充电学习中度过的。因为,我明白,在我身上有很多弱点,有的需通过学习克服,有的则必须投身于工作实践方可完善。作为报社一小卒,我主动将自己融入到报社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中,几年过后,和刚到报社相比,我的新闻写作有了明显进步。

2012年秋,命运再一次出现了转机。我在达州市公务员公开录用考试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被招录到万源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成为一名普通的城管执法队员。我知道,不久我就要离开报社了,心里充满了依恋,又不能言说,于是一个人悄悄地记离别日记,早晚用相机对着报社的建筑和草木拍摄……在人生路上,我跋涉至这里,是肚饿端上了饭,是口渴遇见了泉,是天冷穿上了衣!

报社是一棵大树,我则是这棵树上的一片绿叶或树底的一粒黄土。在这里,我以自己平凡的姿态,聊尽绵薄之力。“登高必先自低,涉远必觉余迩”,在报社的七个春秋,是我学习锻炼最重要的阶段。新闻写作的实践,使我磨练了意志,锤炼了品质,丰富了阅历,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报社领导和同事的博大胸怀、才干气度和求实作风,一直激励着我从农村走来,又从这里走过……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在报社及科室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下,克服了工作与生活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步走向成熟。我为自己有这段经历而深怀感恩与荣幸。

在这里,我要真诚地说一句:达州日报,谢谢你!

□特约记者 黄晓宇

新闻推荐

历史上的白沙工农区检察院

1993年检察干警合影简陋的白沙工农区人民检察院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达县地区划白沙区及所属7个公社,建立县级白沙工农示范区,并于次年更名为白沙工农区。与之同时,在1979年11月,经达县地委批准,张克...

万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万源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