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案不坐堂 实地查真相 渠县法官当上了养猪场的“清点工”

达州日报 2022-02-17 09:08 大字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军 通讯员 朱恩洋)近日,渠县某生猪养殖场里,来了3名“清点工”,他们佩戴口罩、身着防护服,手里拿着小本子,不顾恶臭,忙活着核实每个猪圈的存栏肥猪数量。

其实,这3名“清点工”有着特殊的身份,他们是前来勘察案情的法官和司法警察。

本应端坐法庭之上的法官,为何当起了生猪养殖场的“清点工”?

这源于一起养殖合同纠纷案件。渠县某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与唐某签订了《种猪委托养殖合同》,约定向唐某提供种猪、猪精、饲料、疫苗及生猪养殖技术指导,唐某利用其养殖场进行饲养管理,待生猪达到上市销售条件后,公司回收并按约向唐某支付委托养殖报酬。

2021年10月,公司对唐某养殖场内存活的育肥猪进行清点,确定与唐某上报的存活育肥猪954头一致。然而,次月公司再度盘点时发现,唐某养殖场内实际存活的育肥猪只有813头,遂认定唐某存在丢失、转移赠送育肥猪等行为,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是便向渠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唐某赔偿公司育肥猪损失款及违约金。

庭审现场,双方就生猪数量争论不休,承办法官便决定亲自前往养殖场清点。

“我数到哪里了?”“又跑了,又要重新开始数了!”猪圈里臭气熏天,生猪不是扎堆睡觉,就是满猪舍乱跑,给清点工作带来各种困难。干警偶尔实在忍受不了,就跑出圈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又赶忙跑回来接着数。

在经历长达三小时的清点后,法官最终认定生猪数量为1120头。此举被当事人看在眼里、服在心里,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脱下防护服,承办法官自嘲地说:“以前都说猪臭,现在我觉得自己身上比猪还臭。但只要能公正断案,值了!”。

新闻推荐

落地生根达州三峡移民生活实录 陌生的天地,已是新的家园 渠县有庆镇三峡移民李传忠的幸福生活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0年前,为了建设三峡工程,百万峡江儿女泪别故园的千重稻菽,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举家迁...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