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师与种花人

达州新报 2019-04-12 11:48 大字

一转眼,与李同宗先生相识,快30年了。他年过七旬,我也人到中年,我们亦师亦友,是忘年交。他给我的印象深刻:就是匆匆忙忙的修剪师和种花人。这个修剪与种花,我说的是他文学编辑跟文学创作。

同宗先生是与众不同的修剪师。在我30多年的写稿生涯中,认识了不少的编辑,同宗先生是一个特别的人。他一辈子生活在渠县,与全国其他的大报大刊编辑相比,其条件应该是简陋、艰苦,面对的对象也是基层小人物。但他硬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编辑推荐了不少的好作品和优秀人才。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还是受益者。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渠县创办了一张内部报纸叫《渠江校园》,主要针对学校师生,发行量很大,掌脉的是县政府助理调研员李隆炎先生,一位德高望重的作家。隆炎先生看见我发表了一些作品,就时不时地约稿,写写渠县“普九"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我辗转全县,以长篇通讯形式撰写了琅琊、鲜渡、宝城等地的好做法。由于是经验推广,稿子就要发同宗先生主持的头版。每次,同宗先生都逐字逐句审阅,将一些语句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又询问我是否贴切。于是,我的一篇篇长稿在《渠江校园》头版头条推出,与同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涵养密切相关,相应也影响了我之后的创作与编辑工作。

同宗先生把热爱当成事业,终其一生。这些年,同宗先生不管是统管县创办,还是“大内总管"县作协,即使他退休,也不离岗,一直到现在,一如既往战斗在编辑一线。他是我们县文艺编辑唯一的副高职称者,修养与业务水平名副其实。

同宗先生是德艺双馨的种花人。他自己种,也给别人种。近年,他不但深入研究渠县的民俗文化,与人合著了《賨人与賨人文化研究》专著,也在一些报刊发表了颇有独到之处的破译渠县历史文化的论文,还创作了不少高质量的散文、诗词赋,其中一些获得全国或省市级奖励。尤其是最近两年,他专注于各种花卉的诗词创作,且大多是微型句子,既朗朗上口,又有生活鲜活气息,其步入了创作高峰,手法有新的突破,渐入佳境,可喜可贺!得知先生花卉诗词即将结集出版,我知道渠县诗歌又将开出艳丽新花,乃中国诗歌之乡有幸也。渠县有很多作家曾得到同宗先生的帮助,结出累累硕果。三汇镇的周建华,一个个体手工业者,也是文学爱好者。他对三汇的民俗风情很了解,一直想写有关三汇民俗的系列文章。一次,到县里开会,周建华与同宗先生同桌,就聊起了自己的想法。同宗先生当即给予指点并全力支持。后来,周建华向同宗先生拜师,虚心请教,将自己写的民俗文章让同宗先生修改。日子一天天过去,周建华的民俗文章相继在《神州民俗》等多家报刊发表或连载。周建华走出了三汇,走出了渠县,走出了达州,走出了四川,走向了全国。全国非遗展邀请他,全国新农村文艺汇演邀请他,全国上百家知名网站推出他撰写的抗战老兵事迹。周建华火了,出名了,出版了民俗专著《三汇古镇》。这本书由政府拨款,出版前同宗先生一篇篇审核,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现在,周建华成为了全国一个最基层的、国家级“双料"会员,其申请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还是该协会的秘书长推荐的。周建华多次说,自己取得的一切,都是同宗老师悉心指教的结果,出版的第二部民俗专著,同宗先生还写了后记。

渠县籍青年女作家陈之秀、侯文秀,也是同宗先生一手发现发掘的。渠县成立作协近20年了,是四川省县级作协成立时间较长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当时争取县政府财政预算,办了小报《濛山文艺》。他是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也是县文艺创作办公室主任,负责报纸第一版。陈之秀向报纸来稿的时侯,正在成都边打工、边写稿,对于一个漂泊在外、只有初中文化的渠县乡镇农村女青年来说,一份鼓励是多么的重要。同宗先生接到稿件后看了,兴冲冲地对我讲:陈之秀这个女娃儿是棵好苗子,只要一打磨,就能走出来。随后,同宗先生发表了她的散文和小说,并经常去信鼓励。陈之秀写作从“游击队"转为了“正规军",成了四川省作协会员,最后到北京发展,一边做编辑、记者,一边写小说,取得成功。同宗先生和渠县作协、县属报刊网络都持续关注。目前在全国小小说年度排行榜中前十的女作家侯文秀,也是同宗先生发现的。侯文秀在渠县师范读书时,爱好写作,一次送稿到编辑部,见到了同宗先生。同宗先生看了侯文秀的作品,当即表示选用,并大力赞赏了其优美的文笔。侯文秀后到遂宁市工作、生活,不时发来稿件刊登。现在,侯文秀当上了当地一家刊物的主编,每年都有不少佳作在全国发表、获奖,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小小说作家。

而今,渠县打造“宕渠作家群",中国作协会员(下含渠县籍,健在的)有8人,加上国家级诗歌、诗词、戏剧家、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30人以上,省级作协会员在50人以上,这样一支庞大的作家群,其中,有20人以上或多或少跟同宗老师用稿、编辑出书、推荐有关。我和打工诗人许强、诗人刘继以及女作家刘华,在2000年初期,被同宗先生推荐为四川省首届“文学新苗"。到省作协参加首届“文学新苗"座谈会,其他市州的朋友很惊奇:渠县出现会议的代表有我、刘继和刘华3人,相当于他们市州的总和。其实,那次还有渠县籍青年军旅女作家王甜参加了。此次,对我们成为省级作协会员,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提升,影响深远。

大爱无疆,文水无声。我老实地说,同宗先生是神奇的修剪师,技术全面的种花人,他用文字之爱,满腔热忱迎来了渠县文学姹紫嫣红的春天,言不为过。

新闻推荐

战友微信圈寻找烈士墓旁的两位逝者 亲人也有消息了

烈士徐茂连“回家”了追踪今年3月中旬,长眠异乡49年后,参与修建襄渝铁路牺牲的徐茂连烈士,在渠县相关部门和热心人士帮助下,...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