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邻健康的守护人

四川日报 2015-09-06 08:03 大字

拐杖村医坚守45年

□吴涛 本报记者 袁婧

9月1日一大早,万永平就从家里出发了,一段公路又一段山路,一瘸一拐的他赶了50分钟的路程,到了黄锦清家时,已是满头大汗。拿出血压计,万永平仔细地为老人测量血压、检查身体,并留下了一些降压药、感冒药,然后象征性地收了几元钱的药费。

到全村78名高血压患者家里访视,是渠县龙潭乡文星村乡村医生万永平每月的例行工作。“他腿脚不方便,但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给我检查,这些年多亏了他。”提起万永平,黄锦清有说不完的感谢。还未离开,万永平的手机就响了起来:5组的苏明怀糖尿病又犯了。

一根拐杖,一个药箱,就这样,年近七旬的万永平在大山里坚守了45年。

一个电话一声招呼万医生随叫随到

幼时摔伤膝盖,由于家贫耽误了治疗,万永平的右腿萎缩落下残疾。从小遭受病痛的折磨,让万永平有了立志学医的想法。初中毕业后,万永平就跟随龙潭林场的一名医生学习医术。1970年,学成后的万永平当了一名“赤脚医生”。

在龙潭乡文星村,只有万永平一名医生,加之离乡镇又远,有时候深夜一个电话,万永平也得出诊。去年冬天一个大半夜,文星村2组的邵嗣轩突然犯病昏迷不醒,他的家人走了几里路才赶到万永平家。万永平二话不说就从床上爬起来,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去给邵嗣轩诊治,直到吊瓶拔了针他才离开,回到家时天已经亮了。“村里最远的几个组离卫生站有近10里远,但谁只要有个头疼脑热的,一个电话,或是一声招呼,万医生就会赶到。”文星村村主任王世友说。今年78岁的万谋兵,年初也曾突然鼻血不止,“要不是万医生及时赶到,鼻血都要流干。他就是我们村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一村人的健康全装在他心里

位于龙潭山上的文星村海拔近千米,村里没有专门的卫生站,万永平的家就成了他的医务工作室。在他简陋的诊室里,一堆厚厚的健康档案特别醒目。档案字迹虽然陈旧斑驳,然而,哪个村民患哪些重病、慢性病等情况却一目了然。

原来,几年前得知卫生部门要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万永平凭着多年来对乡亲们健康状况的了解,一个人一气呵成完成了所有档案。行医45年来,村里的每个角落、每户人家他都去过,哪家哪户有病人需要时常上门诊疗,他都知道;全村1200多名村民不断变化的健康信息几乎全都装在他的心里。

由于不会骑摩托车,万永平出行都是靠步行,这些年下来他已记不清走了多少里山路、换了多少根拐杖。即使走再远的路,他也没收过村民一分钱的出诊费。药费也不高,一般的感冒就几元钱,钱不够还可以赊账。为了帮村民省药费,万永平还钻进大山采草药,免费提供给他们。万永平说,如果是特别困难的村民,自己不仅不收药费,还会留他们吃饭。

新闻推荐

多案出现“抗诉”究竟为什么

透过八大典型案例记者发现,“抗诉”一词频频出现——□本报记者张立东“2015年,我们对认为确有错误刑事裁判提出抗诉357件,法院已判案件采纳率为75%。”1月12日,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晓勇在专题新闻发...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