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通连接百姓幸福的“最后一公里” ——仁和区持续改善民生事业扫描

攀枝花日报 2015-03-30 03:10 大字

□刘晓静 本报记者 王南桢

3月18日,记者走进仁和区大田镇小啊喇村发现,曾经的土路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当地村民的出行不再难。

大田镇小啊喇村与班庄村比邻,多年来两地仅有一条土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两个村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能有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成为当地百姓多年来的愿望。

“以前,因为路烂,上街买肥料、送娃儿读书都很不方便,特别是一下雨就无法出门。卖石榴也很困难,有时只能用摩托车拉,遇到路打滑还会把石榴打倒砸烂,石榴价格比其它地方要低几毛钱。”小啊喇村小啊喇组村民张友生说。

为了解决好群众这一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和困难,仁和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将建设班庄村至小啊喇村的水泥路纳入全区“急难险重”项目。该项目总长约10.5公里,于2014年8月开工,总投资704万元。经过区交通运输局、交投公司等多方努力,目前,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当地800多名群众走上了水泥路。

张友生说:“这段路修通后,卖石榴方便多了,小孩读书也方便了。我家打算再多种点石榴树。”

班庄村至小啊喇村的水泥路属于啊龙路一段。整个啊龙路改造工程起于啊喇乡起查喇村,止于大龙潭乡干坝子村,接108国道,全长28.325公里,是该区打造环形区域道路网的骨架。目前,到大龙潭乡8.7公里的延长段项目正在申报中。

班庄村至小啊喇村水泥路的建设只是仁和区2014年为民办实事的一个具体体现。

去年以来,仁和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入民生资金13.4亿元,推进民生实事200项,37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过去一年,仁和区不断加强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增城镇就业369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017人,

(紧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支付社保金1.67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2581万元。积极解决“住房难”问题,建成廉租房492套、公租房96套、棚改房1919套、经济适用房488套,改造农村危房834户,搬迁安置采空沉陷区群众32户106人,完成358户安置房产权办理工作。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兑现惠农补贴7324万元,扶贫解困2043人,农村妇女小额贷款贴息1643万元;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21个,财政奖补841.7万元,受益农户1286户4572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去年,仁和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建设资金5985万元,完成四十九小学教学楼、大河中学高三部教学楼建设,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4所,改造教学点5个,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学生食堂建设,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大河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突破500人大关,高考成绩连续11年居全市区县第一。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实施成果转化7项,推动富邦、东泰等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63家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率达95%。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6%。。全力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新建团山、混撒拉等5个文化大院、8个社区书屋,发展农村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7万户。

新闻推荐

安全处置多处滑坡点

本报讯(记者王南桢)连日来的持续降雨,造成仁和区大龙潭乡迤资村河底组大迤路、大龙潭乡中心幼儿园、大河中路街办四季花城二期原二〇公司小二楼旁、仁和镇莲花村莲花塘组等处发生滑坡,市国土局仁...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