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达城“棒棒军” ——或将消失的风景

达州晚报 2013-08-02 15:15 大字

“慢点跑,慢点……”前面“棒棒”肩挑一担子货物,眼睛紧盯脚下的路,咬紧牙关向前飞奔,后面跟着吆喝的人即使手中空无一物却还追赶不上。到达目的地后,“棒棒”才放下货物憨厚地笑道:“老板,你才该慢点跑,未必还怕我给你挑起走了嗦?”对于达城人来说,“棒棒”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让人放心的劳动者,不知道对方姓名,也可以不留联系方式,但他们总能将货物送到指定位置,鲜有发生货物丢失的事件。但日前记者调查发现,“棒棒军”或许将成为达城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

城市发展快 活路变少

昨日上午,记者在通洲商厦门口,跟随一名“棒棒”走过柴市街、荷叶街、文化街……长达半个多小时内,他没有接到一起生意。记者留意到,目前的达城街头已鲜有“棒棒”身影,一条街上最多碰见一二个。最后,记者在大北街找到几个正在闲聊的“棒棒”,赶紧挨着他们在台阶上坐下来,探访他们的现状。面对记者的采访,“棒棒们”开心得很,他们说生活在这个城市,虽然只是个“棒棒”,但做梦都想上报纸,所以对记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大,67岁,达县人,从业棒棒20年,他被同行们封为“高级棒棒”,凌乱的发丝上泛着雪白,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千沟万壑。“一天根本没有活干呀,每天在街上来来回回走什么也干不成。”他感叹道,和十几年前相比,以前的老城区,道路不平坦,很多巷道车子开不进去,房子也以步梯房为主,随时随地都需要“棒棒”。那时的陈大,每天忙得东奔西跑,一天的活干不完。“但是这几年达城发展好快,路修得平坦宽敞了,家家几乎都有私家车,至少也有一辆摩托车。而且很多楼房都是电梯房,这些搬搬抬抬的活,市民自己就能搞定,哪里还需要我们!”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达城大一点的搬运活路基本被搬家公司和托运公司抢完,棒棒们仅能做些零星活路,并且多是做的熟人生意。陈大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生意都是熟人打电话叫他去,在街上碰到的生意少之又少。“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自己弄点吃的,然后出去到处转转,就当是锻炼身体,如果没有人打电话就继续转,有时候一天就这样转没了,到了天黑就回家。以前有些单位要搬东西就喊‘棒棒\’,但是现在很多市级单位都搬去了西外,并且有事情都找自己的后勤部。另外以前门市需要从仓库搬运货物,但是现在很多门市都修了夹层,货物从外地直接运到门市前,堆放在夹层,我们‘棒棒\’的活路就更少了。”陈大说。

年轻人不愿当“棒棒”

他,30多岁,不愿透露姓名,在记者采访的“棒棒”中算得上年轻人。可能越年轻,越不愿意透露姓名和住处,只是含糊其辞说住在一家“棒棒店”。但谈到住宿价格,他突然激动起来,“以前才1块钱一晚上,后来涨到2块钱,现在要3块钱一晚上了。”不过,激动片刻后他又立马说,“现在都是这个价格了,‘棒棒店\’嘛,要求能有好高?十几个人住一间屋,有厕所,自己烧水洗个澡就不错了。而且当‘棒棒\’活路简单嘛,扛根棒棒就上岗不费事。”

得知记者身份后,他似乎很不相信,“别个真正的记者采访了,马上就发到网上去,好多人都可以看哟,我晓得是用电脑嘛,上网嘛,你们不懂嘛!”他掉头对身边的“棒棒”普及电脑上网知识,从他口中时不时冒出几个新潮时髦的词,让周围的几个“棒棒”像听天书一样的瞪着眼睛看着他。

“看嘛,这就是我们当中年轻的‘棒棒\’,还懂上网,我们都不晓得哟。”另外一个“棒棒”陈连道说,难得还有“棒棒”懂知识,现在但凡有点文化知识的都打工做其他活路了,绝不会愿意干这样的重体力活。陈大则坦言这是正常的,现在“棒棒”的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极少有人愿干这行,怕脏怕累,又觉得很伤面子,导致近三四年“棒棒”人数急剧下降。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没有一个当‘棒棒\’,都出去打工了。我两个儿子就在达城当厨师,工资高,给我们老两口在城里租了房子,他们几年前就劝我‘退休\’了,但是我想到还能给家里挣点菜钱所以还在做,等以后老了动不了再说。”陈大说,他也不愿年轻人来“接班”,支持年轻人多学知识文化,掌握技术赚钱,纯粹干体力活总有被淘汰的一天。

转型中的“棒棒”

方南平,64岁,渠县人,属于在达州混得比较好的“棒棒”,因为他在达城买下了房子。他曾在外地辗转打工多年,后回到渠县老家山上务农,本想当个庄稼汉度晚年,却因为一场旱情,让他加入了“棒棒”行列。

2001年,天旱,一家5口人6亩地面临绝收,他找来几台抽水泵往山上抽水,好不容易才保住了一部分,收成不到200斤谷子,一斤谷子卖几角钱,但抽水泵的费用就花去了800多元。一气之下,他带老伴下山坐车来到达城当起了“棒棒”。到达城后,眼看房价蹭蹭直涨,2003年,他和儿子一起出钱,首付10来万在张家湾按揭下一套97平方米的房子,每月还贷款1130元。方南平说,自己年轻时做过木工、石工、灰工,什么都会做,也见过不少世面,说着,他踏了几脚人行道上的地板砖,特别自豪地对记者说,“这就是我铺的哟,所以‘棒棒\’其实是多样化的,并不一定要挑着棒棒的才是‘棒棒\’军,只要掌握了技术,有时候我们是石工,有时候是灰工,有时候又变成木工,所以我觉得达城的‘棒棒\’并未消失,而是转型用另外一种方式生存在达城。”

“比如这段时间‘棒棒\’的生意不好,刚好有建筑工地开工,‘棒棒\’就变成建筑工人,那收入就高了,有时候一天几百块,月收入甚至有上万的。”谈起他们的收入,方南平一脸羡慕,叹息自己年纪大了,建筑工地不愿意收,但是他话锋一转,“不过工地上虽然报酬高,却经常发生收不到钱或拖欠工资的情况,胆小和怕麻烦的宁愿当‘棒棒\’,做一件事情,拿一份钱。”

50多岁的赵本雄就是“棒棒”中的技术人才,他对记者大倒苦水说,生意全被搬家公司和托运公司抢完了,但所幸自己有技术,可以干水电工和打线槽的活,也许今后水电工会变成他的主业,“棒棒”反而成为副业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达城不少家装公司和家装游击队没有正规的装修队伍,队伍中的主力便是“棒棒”。在雇主面前,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水电工、灰工和木工。市民肖女士在北外某小区买了一套房,84平方米,刚装修好,贴地板砖就是找的“棒棒”。肖女士直言最初没想过让“棒棒”贴地板砖,她只是在街边找来2个“棒棒”打线槽,但没想到他们竟然是一个装修游击队,听说肖女士和装修公司谈的灰工价格高达50元,立马推荐另外2个贴地板砖的“高手棒棒”,价格当然更加优惠。“我想反正都是贴厨房和卫生间,就算贴得不好,也不影响大局,就试着让他们来了,没想到贴得还可以,现在楼上楼下几家正准备装修的业主都来要了他们电话。”肖女士说道,达城的“棒棒”应该跳出只凭靠体力活赚钱的模式,应该多做些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毕竟随着达城向现代大都市发展的速度,“棒棒”可能会逐渐被新生事物替代,或将消失。

(本报记者 张黎丽 实习生 李雪)

新闻推荐

孩子太调皮 学校不敢收?

“我承认我儿子是很调皮,但学校拒绝给他报名,不让他读书也不是办法,他才9岁,不读书能干啥呢?”昨日,渠县拱市乡的陈先生打进本报热线2382258称,新学期开学后,他儿子星星(化名)因太调皮被学校拒之门外,这让他...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