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促发展 达州“6+3”重点产业质效双升

达州日报 2021-02-25 09:23 大字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楚甲 孙伟)回眸达州发展,“6+3”重点产业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市委、市政府锁定“6+3”重点产业发展不动摇,高位推动、健全机制、细化举措、创新落实,“6+3”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据统计,2020年,全市“6+3”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95户,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2270.8亿元,增速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45个、796亿元,增速19.2%。

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壮大,9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全市六大工业产业(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和大数据、医药健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77户,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1411亿元,增速3.5%;现代建筑产业实现总产值642.1亿元,增速10.9%;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增速4.3%;现代物流产业实现总产值34.9亿元,增速8.2%。通过实施“五十百千”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推动九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全市“四上一新”企业较2019年新增298户,全市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达2家,营业收入超20亿元以上大企业大集团达5家,为全市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台载体越来越实。牢牢把握产业园区建设主阵地,工业园区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70平方公里,园区内企业达1460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91户。第二工业园区麻柳片区开工建设,达州高新区在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考核名列前列,被评为全省“优秀”,大竹经开区入围全省10个“亩均论英雄”评价改革试点园区,开江经开区成功争创成渝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区。“6+3”产业发展和“三类500强”企业招商的平台更加坚实。

招商效果越来越好。面对疫情影响,各地围绕“6+3”重点产业,创新开展集群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通过“网络招商”“叩门招商”等方式,促进了一批洽谈成果加速转化,成功引进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和润集团等大企业,引进的“三类500强”企业项目逆市上扬,达到23个,投资总额1117.2亿元,广大客商愿意到达州投资,积极到达州投资,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

发展劲头越来越足。通川区创新在北京“借地、借人、借科技”,建设“飞地”孵化中心,吸引12家企业入驻;去年还拿出7000万元“真金白银”兑现财政奖补,坚定了企业投资通川、投资达州的信心。达川区创新水电气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与企业合作推进水、电、气管网共建共营改革,推动园区水电气价格有效降低。市“6+3”重点产业办公室、市自然资源规划、经信、教育、科技以及各产业牵头单位分别在项目用地、产业发展规划、产教融合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创新履职,推动全市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一盘棋”发展格局。

坚持干字当头、快字为先、好字至上,达州聚力发展“6+3”重点产业三年多以来,全市“六大工业集群”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18年的32.9%提升到去年的83.1%;“6+3”重点产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投资总额逐年提升,从2018年的1076亿元提升至去年的2106亿元,基本实现了“翻一番”。

“6+3”重点产业已然成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新闻推荐

当心! “串串”利用补缴社保费骗你钱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罗丁山)近期,一些人通过网络、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散布“代办一次性补缴社保业务”信息,真的...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