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事今日毕 别再“拖延”下去了 达城心理学专家教你如何克服“拖延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面对成堆的作业和工作,非要拖到最后一刻,伴随着焦虑不安熬夜加班完成,之后又再度陷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近年来,人们把这种做事拖延的现象称之为拖延症。
明知“拖延”不好,但就是改不了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达城市民,有上班族,有学生族,其中超过7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工作学习中有“拖延”的习惯。拖延,已经成为很多人难以逃避的问题。
“尽管平时也没那么多事可做,但我心里总说再等等,反正还有时间。”今年读大三的小姝告诉记者,不仅仅是自己,身边很多同学也有拖延症,老师布置的作业明明一天就可以完成了,但经常是心里满怀内疚的上网聊天、打游戏,直到交作业的前一晚,通宵赶作业。小姝叹了叹气,说:“明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改不了。”
无独有偶,在达城某公司从事策划工作的小杨这样叙述自己的工作情况:每天早上到公司要么对着电脑浏览网页,要么拿着手机看看新闻,虽然脑海里有几个策划主题想要写,但就是无法投入工作,直到临近下午下班时间才有动力去写。
小杨说,最近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在工作上的拖延症越陷越深,导致工作之外的生活节奏都被严重打乱。“没时间看电影,没时间和朋友聚餐,也没时间运动,感觉每天都被很多事情压着,干什么都不舒心。”他说,自己得考虑改变目前这种工作状态,否则以后吃大亏。
只有朋友到家里做客时才会想着收拾房间,牙齿痛拖着不去医院,直到痛得要命才去医院……“在工作中,我一点儿都不敢怠慢,但是在生活上却是拖拖拉拉的。”达城市民周女士说,和朋友一起制定的旅游计划、健身计划都是一拖再拖,直到找不到继续拖下去的借口了才去完成。
拖延症虽不要人命,但要治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拖延”的负面影响比较大,那么为什么大家还会拖延呢?根据走访调查显示,选择较多的几个原因是:自身懒惰;控制力不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受无关任务因素的影响;因任务的性质(重要程度、难度、实用性、趣味性、吸引度)而抵触;以及时间充裕等。
在达城从事多年心理学工作的专家表示,如果是做事拖拉,或者懒得去做,只能叫“拖延”,改正起来也并不难;只有当“拖延”影响到自身情绪,出现自责、焦虑和强烈的负罪感,导致一个人对自己产生自我否定自我贬低,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随之出现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据了解,拖延症是一种面对压力时趋利避害的心态,是人类一种出自内心的本能,与其尽快行动克服这种压力,人们更喜欢用逃避来解决问题。“拖延症虽不要人命,但也要治。”心理专家表示,适当的拖延可以帮助人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有利于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但如果拖延症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则需要引起重视,尽快去改变它,或者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
“任何一个习惯想要改变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一定要循序渐进和坚持。”心理专家建议:第一,要端正心态,拖延并不能改变甚至解决问题,与其逃避不如勇敢面对。第二,做事前,准备一个记事本,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安排好时间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也能更好地掌握时间安排。第三,在改变拖延症的过程中,要一件事一件事认真做完,避免留下任何“尾巴”。心理学专家表示,今日事今日毕,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后,拖延症也会渐渐地消失。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叶
新闻推荐
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巡逻“李大爷,按照返乡人员相关管理规定,您应该在居住地社区登记而不是在非户籍地社区登记。”2月17日...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