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娃暑假有了好去处

四川日报 2016-08-04 07:26 大字

启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曾羽 本报记者 钟美兰

7月28日,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乐云村村小,五彩斑斓的教室里,身着绿色服装的志愿者正在教孩子们画画。

“哥哥,你看我画得好不好?”5岁的向东林举着一张画,拉着志愿者张兴隆问。画面上,一座绿色的城堡“长”着四只手,城堡两侧立着两名士兵。

“农村孩子的画也是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张兴隆说,他是郑州大学学生,通过达州“巴渠学子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招募而来,目前已在此服务了两个星期。每天都有二三十个小朋友参加活动,课程早上8点开始下午3点结束。

11点,绘画课结束,几个孩子拉着志愿者的手不愿离去。

“孩子喜欢到这里玩,每天催着我送过来,这里有老师陪着,家里只能看电视。”家长冉露说。

看着这热闹的一幕,戴着“童伴计划”卡的“童伴妈妈”刘春华举着手机将所有画面拍了下来,小朋友都亲热地喊她“刘妈妈”。

“这个月志愿者在这里我就轻松多了,管好他们安全就可以了。”刘春华说,她是蒲家镇乐云村的“童伴妈妈”,主要负责建立儿童档案、甄别和协助解决儿童需求、定期进行家访,管理“留守儿童之家”并开展活动。

去年年底,达州市先后启动“巴渠学子关爱留守儿童”“童伴计划”“守护明天益计划”等三个关爱留守儿童项目。

据摸底调查,蒲家镇留守儿童1299人。“蒲家镇留守儿童比较多,所以把试点项目放在这里。”共青团通川区委副书记张真东说,“童伴计划”实施半年,“童伴妈妈”指导家庭作业,关爱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不少留守儿童变得开朗了。

“守护明天益计划”是共青团达州市委出资9万元向9支公益队伍购买的公益服务,由公益队伍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向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巴渠学子关爱留守儿童”则通过外出读书的达州籍大学生,由他们组织身边同学到达州开展志愿服务,此次暑假,约有420名大学生参与此招募计划。共青团达州市委学少部工作人员王众森说,三个项目实施半年多,家长反映良好,留守儿童暑假不再天天留在家里,有了地方可去。

新闻推荐

删除“禁止代孕”立法曾引发争议

近日,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人口计生法修正案草案中,“禁止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代孕”,引起社会广泛的争议。本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