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打烊的鸭苗场 不休假的“鸭司令”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2-08 11:31 大字

走访地点:开江县甘棠镇转洞桥村

□本报记者 姜明 樊邦平特约通讯员 何努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三,在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转洞桥村的宏富禽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宏富合作社”)养殖场里,数万只雏鸭相继破壳而出,为新年增添了一曲悦耳动听的节日欢歌。

记者进入宏富合作社的大门,首先经过消毒通道,看到一套套电子孵抱箱整齐排列,不同的鸭子按品种和阶段规划在不同的区域,走出育雏棚,便看见成千上万的鸭子在大小池塘中游水嬉戏,蔚为壮观。管理员们正调节箱体温度,清理蛋壳,忙得不亦乐乎。

“免费订购”献上新年礼

“听说养殖场里新一批雏鸭孵出来了,我们赶紧来订购。”虽然正值春节期间,但宏富合作社的鸭苗孵化却不打烊。1月30日这天,仍有十里八村的村民赶来订购鸭苗。

村民彭自有是宏富合作社的老顾客。前几年,他身患疾病,没办法搞养殖,家里收入降低,眼下身体逐渐康复的他打算在今年重拾老本行,并且还打算争取养殖上点规模。按他计划的2000只麻鸭养殖规模计算,破壳10天的雏鸭当前的市场价格为3.5元/只,直接成本为7000元,加上设施与粮食成本,要投入近2万元,怎样解决?“合作社有‘免费订购\’业务,先把鸭苗赊给我们,待出栏销售后再付款,而且单只价格比市场价低1元左右。”彭自有介绍。与此同时,开江县“家庭农场”项目的实施,又让彭自有省去了建饲养场设施的成本,除了粮食成本外,其它前期支出几乎为零。

“抱团”发展 闯出致富路

今年46岁的王定章是转洞桥村3组村民。几年前,他和妻子一直在浙江建筑工地打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夫妻二人决定回乡创业,搞麻鸭养殖。去年,王定章申请加入了宏富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成功饲养了三批麻鸭。“加入合作社,不但降低养殖成本,销售还不用操心。”王定章说,把鸭子交给合作社统一销售,每公斤价格比个人拿去集市卖要高1元以上。

近年来,开江县试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成立了数百家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效果明显。就宏富合作社而言,在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下,2016年初投入近150万元进行了养殖场改扩建,年销售鸭苗近300万只,其麻鸭远销广东、重庆、陕西等地,成为开江最大的麻鸭养殖专业合作社。

目前,麻鸭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仅此一项,全镇农户每年增收4500万元左右。

记者手记 当好养殖路上的“鸭司令”

春节期间养殖场要开门营业、接待乡亲,宏富合作社理事长罗良权一点都没闲着。除了要“镇守”养殖场,还不得不一接个电话就要出门,奔波于镇里的各个“家庭农场”和散养户家中,上门了解饲养环境,指导养殖技术。“当好养殖路上的‘鸭司令\’,春节过得才更有价值。”罗良权笑呵呵地说。

罗良权的养殖技术从哪里学来的?他说,靠多年养殖经验,也靠自学科学养鸭理论。自村里的远程教育站点建立后,他成了站点的“常客”,尤其是麻鸭饲养、雏鸭孵抱技术等等。他通过便利的远程学习培训,找到了养鸭孵抱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对提高孵抱成活率等环节进行了技术改进,他的养殖场成活率达到95%以上。另外,他还利用在站点学到的沼气知识,用养殖场中的粪便、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气使用,既节约了资源,又改善了环境卫生。附近村民纷纷学习效仿,村里打起了13口沼气池。

从过去自主开办“开江县甘棠镇罗良权孵抱中心”,到带头成立宏富合作社,罗良权在组织生产上不断顺应时代变化,一直是乡亲们的致富带头人。

记者在该村看到,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一条条水泥路面通畅淋漓,一块块种养基地气象万新。“如今家乡的环境愈来愈好,我们愿意留在家乡做点事情。”返乡过年的村民何芳这样表示。

新闻推荐

发展产业富了乡亲——程家沟驻村工作日记

我叫何智洪,是川煤集团广能公司龙门峡南矿党工部部长。2015年9月,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派我脱产两年参加驻村帮扶工作,挂职担任达州市开江县宝石乡党委副书记、程家沟村驻村工作组成员。程家沟是全省88...

开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开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