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展产业富了乡亲——程家沟驻村工作日记

四川工人日报 2016-09-29 00:00 大字

我叫何智洪,是川煤集团广能公司龙门峡南矿党工部部长。2015年9月,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派我脱产两年参加驻村帮扶工作,挂职担任达州市开江县宝石乡党委副书记、程家沟村驻村工作组成员。

程家沟是全省8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出行难,就医难,饮水难,上学难,居住差;残疾人多、大龄单身多是这个贫困村的主要特点。在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多来,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斑竹溪村的柑橘产业

2015年11月19日,阴。早就听说乡里的斑竹溪村柑橘产业发展甚好,上午,我约上夏超书记、斑竹溪村的驻村吴书记(乡上派出的村官),一同去斑竹溪村看他们的柑橘产业。

坐快艇约7分钟上岸,远远就见该村张主任、郑文书在大声招呼我们。这里的柑橘产业果真如之前听说的一样,湖边、平地、山坡上,到处都是挂满红红果实的柑橘树,唯一不同的是分了椪柑、脐橙、无核橘、纽荷等品种。听吴书记介绍,该村柑橘经过20多年发展,方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因地处水库中央,其独有的砂土土质和库区气候酿成了该村柑橘独特的品质,成为县里的一大特色农产品,产品质高价高,年年供不应求。全村柑橘户均年收入近3万余元,年收入十几万的大户也有好几家,群众早就脱贫致富奔小康了。郑文书感慨说,村里柑橘发展之初,部分群众表示不理解,非要栽种粮食作物,自己父亲当时就咬牙切齿地拔掉了100多颗柑橘树。现在一想起就后悔不已,那简直就是在跟钱过不去。如今的斑竹溪村,不少群众都在积极钻研柑橘品种改良和日常管理知识,家家户户都可以称得上种柑橘的行家里手。

扶贫济困,解决短暂问题;发展产业,才是解决长远问题的关键。从斑竹溪村回来,我们工作组愈加坚定了本村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并制定了两年内产业发展规划。

村里新增4名养鸡大户

2016年5月15日,晴。五一节放假后上班,村里有个叫黄维的小伙子打电话,让工作组去他家看他新办的养鸡场。其实,工作组同志都懂,言下之意,是看我们能不能向他提供点优惠政策。毕竟,当初他办养鸡场完全是在工作组发动下才决定的。

黄维今年31岁,看似貌不惊人,甚至还有点不修边幅。其实,他是江西农大的大学生,2008年毕业后在江中药业集团上班,一度任过片区经理,后来因为经常喝酒过量导致肝部严重损伤,不得不辞职在家休养。几年光阴过去,小伙子病已无大碍,但却又习惯了天天窝在家里,啥事不做,30出头还是单身一个。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夜唉声叹气,却又拿他没办法。

因黄维人年轻,又经常在村委会出现,自然引起了工作组的注意。几番接触之后,工作组鼓励他发挥自身优势做点什么,为全村发展产业脱贫带个头,也让他自己从迷茫的生活中振作起来。工作组的发动立竿见影,黄维说干就干,主动提出要养鸡。

小伙子不愧是农大出来的大学生,他的第一批500只蛋鸡经管得很好,除了在运输回家路途损失了几只,以后几乎就没有什么损耗,现在已经开始陆续下蛋了。第二批750只公鸡长势也非常不错。看着他整天忙碌的身影,备料、喂鸡、防疫、整理鸡舍、查资料……父母紧皱了多年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用他们的话来讲,只要他做正经事,做父母的帮忙打下手也高兴,晚上睡觉也踏实多了。

同样通过工作组发动较大规模养鸡的,还有村里的文书一家养了400只、一名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生态农场养了500只、2名贫困户家庭分别养250只、150只。

这也启发了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如果一味依赖政府和社会帮助,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所以,通过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走勤劳致富路子,才是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

何智洪本报记者 王旭记录整理

新闻推荐

弘扬孝道其乐融融共享重阳宴

“上菜啰……”10月8日晚,开江县甘棠镇白杨社区的唐家大院里,人声鼎沸,歌声、鼓声、喝彩声声声入耳……左邻右舍的老人、幼童围坐了40余桌,聚在一起共享坝坝宴,拉家常,其乐融融。难道唐家有什么喜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