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川东小平原的稻田“创客”

四川日报 2016-06-27 07:41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红霞 曾实李建英 付真卿

6月17日,达州市开江县普安镇筒车铺村,祥泰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蒋先明正在检查一个插在稻田里的白色瓶子,瓶里有不少虫子。“这是对水稻有害的螟虫,它们一旦飞进瓶子里,就出不来了。”蒋先明告诉记者,这叫绿色植保,中心今年在当地上千亩稻田推广这种防虫装置,通过瓶内的特殊气味吸引害虫,省去了农药,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蒋先明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普通,但可别小看他,其实他也是一名“创客”,只不过他并不在高大上的孵化园里创业,而是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

稻田创客:

机械化打造农耕家园

作为祥泰农业服务中心的大股东,42岁的蒋先明已经有了8年的农机创业历程。

“我的创业是从一台小型旋耕机开始的。”蒋先明说。他曾经是开江县化肥厂的职工,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后,远赴广东等沿海地区务工近十年。在打工期间,他发现广东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节省人力。

2009年,蒋先明回到开江,投资购买了一台小型旋耕机。“当时,农机服务价格为每亩150元-160元,我操作这台旋耕机,当年就挣了几万元,把买机械的钱赚回来了。”蒋先明说。

认准农业机械化的广阔前景,蒋先明全力投入农机服务领域,并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组织签订合同的方式,开展农机服务,目前已发展入社社员289人。

在经营过程中,蒋先明与机手合作购买农机,机手除领取劳务工资外,还作为股东享受年底分成。甘棠镇村民唐芳柏家境贫困,2013年,他用借来的4万元入股,与蒋先明合作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几年的农机服务,唐芳柏还清了欠债,家庭经济也得以改善。

目前,与蒋先明开展合作的机手达18人。这个团队活跃在开江及周边的重庆市开县、梁平等地,有的还北上南下,在农机服务领域大展身手。

农机服务:

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目前蒋先明正在做的绿色植保,就是中心的服务项目之一。成立于2015年7月的祥泰农业服务中心,致力于发展农业机械化,为当地农户提供机耕、机播、机收、机防、烘干、仓储、技能培训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走进该中心位于筒车铺村的基地,偌大的厂房里整齐停放着数十台大大小小的农业机械。厂房一角是新安装的风干设备,每天可烘干30余吨稻谷、油菜。厂房外,一个十余米高的储粮罐十分显眼。

“丰收季节,粮食不愁没地方装了。”据介绍,该中心有156台机具,包括大型拖拉机10台、联合收割机6台,以及乘坐式插秧机、步进式插秧机、微耕机等,植保方面还用上了无人机。与此同时,该中心与普安镇及甘棠镇的农户签订农业服务合同400余公顷,其中333.3公顷为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程“保姆式”服务;中心还在当地流转153公顷土地,自行种植水稻和油菜等农作物。“通过专合社的形式来推进农业机械化,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开江县农业局局长邓可万告诉记者,开江县地处川东丘陵地带,普安、甘塘等乡镇地势较为平坦,有川东小平原之称,非常适合推广农业机械化。而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不足,机械化也正是解决问题之道。

截至2015年,开江县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率已达到43%。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开江县农业局还推出了“113模式”:由业主投资入股,农业职业经理人全程参与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团队、专合社运营和政策扶持三个方面的服务,实现了油菜、水稻等作物从耕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

编后

解决“谁来种地”还是要靠市场规律

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多年以来各地都在设法应对,把走了的人请回来,把还在的人留下来,但多少有点“强扭的瓜不甜”。毕竟城市对于农村年轻人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发展机会,市场规律使然。

但开江的这个例子,让人嗅到了一丝风向变了的味道。原来农村也是一片创业宝地。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和城镇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向农村倾斜,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出现在农村,而机遇就意味着人气。政府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为农村“创客”们做好规划、做好服务。一个“创客”在农村的成功,会引来千万个 “创客”,到时候谁还会担心没人种地呢?

新闻推荐

相聚毓秀水乡 共享莲花世界——四川·开江盛情举办第二届荷花节

全景照。盛开的万亩荷花。宝泉夜月。雨中之荷。莲花盛开。游客自拍。幸福一家游莲花世界。□王万斌李贤明文王万斌李贤明何努唐富勇图“2015四川·开江第二届荷花节”将于7月26日-8月1日,在该...

开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开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