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 我们在行动 ——开江县“扶贫日”活动侧记
10月17日是全国第二个“扶贫日”,开江县从10月10日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用心关注贫困,用爱播种希望”为主题的“扶贫日”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纷纷走基层、进农户、送温暖,投入到活动中,带动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攻坚正能量。
党员干部入户帮扶“穷亲戚”
10月15日,县畜牧食品局深入灵岩乡天宝寨村、桂花院村、灵岩社区的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同时,为天宝寨村的陈继兵、彭昌元等7户“穷亲戚”送去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山地鸡养殖补助资金95700元。
天宝寨村是县畜牧食品局牵头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该局组织专业人员到村实地考察发现,天宝寨村幅员辽阔、山高林密、生态良好,是发展山地鸡的理想地势。从增强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出发,该局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向天宝寨村倾斜,确定陈继兵等7户有劳动力、有土地的贫困户养殖山地鸡,力争将该项目建成带领全村脱贫奔康的示范点和“发动机”。
开江县结合“走基层”活动,认真践行“入户五四工作法”,在“扶贫日”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动员爱心人士利用1天时间集中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扶贫一日行”实践活动,深入177个定点联系帮扶村(社区)、51个定点帮扶贫困村,督促检查道路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扶贫项目推进情况,认真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梳理群众意愿诉求,做到“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五个知晓”,针对性地开展访贫济困、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扶贫活动300余次,共走访慰问贫困群众1260人,送去价值30余万元的慰问金及物资,开展政策宣讲600余场次、发放《扶贫攻坚知识问答》等各类宣传资料及农科资料5万多份。
社会各界人士主动“献爱心”
10月16日,在2015年“扶贫日”开江慈善扶贫基金捐赠启动仪式现场,三八家电总经理程文芬将1万元现金投入捐赠箱,她对工作人员说:“扶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主动担当、积极参与,作为一名私企代表,能参与这次捐赠仪式,我感觉很自豪。”
为切实抓好慈善扶贫捐赠活动,充分激发全民参与扶贫攻坚意识,县慈善会、县委组织部、县扶贫移民局、县工商联等12个相关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动员各级党员干部、团员、学生、工人以及企业、社会组织,通过开展集中捐赠、定点捐赠、设立爱心捐赠点常态捐赠等方式参与捐赠活动。在社区、学校、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设立捐助站、“爱心亭”,放置扶贫捐赠箱,方便广大爱心人士经常性常态化捐赠;组织开展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义诊等活动80余次,为社会力量扶贫济困提供有效途径;向个体户和家庭发送倡议书3万余份,向他们讲清楚捐赠的目的意义,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率达到100%,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及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率达到80%以上,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扶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爱心企业、在外乡友等社会各界人士向“开江县慈善扶贫基金”捐赠善款760余万元。
各类人才志愿服务“办实事”
10月17日,星期六一大早,讲治镇光明寺村的青脆李规划种植园就出现了刘平的身影,他既是县委派驻该村的驻村帮扶工作组的成员,又是 “扶贫攻坚人才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忙碌的他正在指导村民按标准株行距挖好种植穴、施足有机肥,为11月份李树苗栽种做好准备。
今年4月以来,开江县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组建由青少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的扶贫攻坚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助教、助学、助医和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及文化下乡、科技推广、创业引领、资源开发等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社会多元主体资助捐赠平台,每年动员招募扶贫志愿者20人次以上到各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提供服务支持。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充分发挥县域人才示范引领和技能带动作用,统筹分行业、分系统、分类别选派77名人才志愿者,按照“硕博人才+协会专家+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人才”的模式组建了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解困、社会保障、能力提升6支“扶贫攻坚人才志愿服务队”,在思想、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对贫困村进行全面帮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据了解,该县“扶贫攻坚志愿服务队”在“扶贫日”活动中,结合贫困村实际,开展医疗卫生、种养技术、创业指导、贫困帮扶、留守儿童关爱等志愿帮扶200余人次。(张燕萍 聂密 丁明海)
新闻推荐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将今年定为“脱贫攻坚年”开江力争全年实现1.2万人脱贫解困
“看到家乡变得如此美丽,我今后也不打算外出打工了。”近日,在外务工的开江县宝石乡程家沟村村民黄平返乡了。这次回来,他再也不准备出去了,因为一年多不见,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小山沟,在精准脱贫工作的...
开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开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