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旬脑瘤教师 32年坚守讲台 最大心愿 山区娃娃能有新图书看

达州晚报 2014-08-29 14:07 大字

[摘要]最大心愿 山区娃娃能有新图书看

离新学期开学还有2天,50岁的李代英从外地儿子家赶回开江任市镇红旗桥村小学,忙着清扫校园,整理课本迎接即将到校的20多个孩子。这也是李代英32年来心中离不开的岗位,即使是得了脑瘤后,她依旧坚守在讲台上。

李代英和山里娃娃们

红旗桥村小学在开江算是偏远村小,一个暑假过后,校园的操场里已长满杂草,李代英走进教室,看着空荡荡的教室,她苦笑着对记者说,这一学期,无论如何也得给孩子们添些图书。

自己就是种地的农民老师

李代英当老师有些偶然。32年前,高中毕业的李代英成了开江县任市镇花朝门小学一名代课老师。说是老师,其实与农民没什么差别,只不过除了种地,还多了个行当,那就是带孩子。谁知,这一带竟带出了感情。丈夫曾劝阻她:“代课,还不如打工。”想想也是,一个月就那么几十块钱。然而,想起孩子们那一声声“李老师、李老师”的叫声,想起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她的心又软了!

2000年,李代英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她主动提出到更偏远的任市镇凉风垭村小去任教。

村小里有位留守孩子的妈妈

不久,凉风垭村小拆并之际,她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进中心校,进入了偏远的红旗桥村小。李代英第一天到红旗桥村小上课就遇到了大问题,她走进教室,学生喊完起立,一个头发蓬乱、表情腼腆的男孩,慢腾腾地站起身,然后又无力地趴在桌上。课后,她将该男孩叫到办公室问情况。这名男孩叫杨耿博,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李代英急忙跑到小卖部买来面包,杨耿博狼吞虎咽地吃完,吞吞吐吐说出了他家实情:父母离异,相依为命的爷爷几乎不管他。李代英听完后,每天中午,她就多带一个人的饭菜到学校。一些知道杨耿博底细的老师提醒李老师,杨耿博顽劣不可教化,李代英听了只是笑笑。后来李代英干脆将杨耿博接回自己家吃午饭,并给他买衣服,教他做人。

一个月后,杨耿博的爷爷来到学校,看着孙子穿得干干净净,便一下跪在李代英面前连说谢谢。杨耿博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任市中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天,他拉着他爷爷的手兴匆匆地跑到李老师家,一下扑进李代英怀里,嚎啕大哭。那一刻,李代英百感交集;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最大心愿山区娃能有新图书

就在李代英领着年轻教师奋力拼搏在山区教育的最前沿,不幸却降临到她头上。

2013年5月,李代英被查出患有脑瘤。做了脑瘤切除手术后,医生反复告诫她,要注意休息,不能再上课。然而,学校就是她的家,她哪能丢下那些山里孩子?

“自己这些年来亏欠家人的太多了。”采访中,李代英说她“两头难”,儿子在外地做生意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老伴又远在攀枝花工作,一家人天各一方,一年难得见上几回,孙子正需人带时没人管。

如今,李代英依然坚守在红旗桥村小,每每看到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眼睛,她就梦想,什么时候教室里也能摆上明亮的书橱,崭新的图书,然后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林佐成 本报记者 谢建荣)

新闻推荐

服刑20年 发现档案还在 服刑20年 释放后要求单位安置工作 几次改制 未签合同不算 “既然当时被判刑后,并未被开除,改制后的公司也接收了我的档案,为啥现在就不

“既然当时被判刑后,并未被开除,改制后的公司也接收了我的档案,为啥现在就不能给我安排工作且给予经济补偿呢?”近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江男子余某刑满释放后要求原单位恢复工作的案件……...

开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开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