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出实招 村组道路“畅洁美”
养护人员正在处理塌方路段。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文/图
路面整洁,道路畅通,路肩结实,标牌齐全……近日,笔者乘车行驶在大竹县高穴镇村组道路上,处处感受到安全与舒适。今年以来,大竹县将达州市委“整治群众不满意的 10 件事”中的“村组道路维护不到位、防护设施缺乏”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作为改善服务方式、连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重要抓手,创新管养工作机制养护村组道路,精心呵护农村交通“动脉”。
清理欠账畅通“毛细血管”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竹县村组道路实现从0到5000余公里的飞跃,全县村组道路列养率目前达100%。然而,有少数村组道路一度处于失管、失养、失修状态,路况较差,给村民们的出行和物资进出带来了不便。
“没有养护之前,路上泥巴、杂草、沙石很多。一到下雨天,雨水流向路面,靠坡崖的泥土也塌到路上,险情随时会发生。”大竹县农村客运班线司机张某告诉笔者。
“再不养护,村组道路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大竹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袁秀炳的话里,透露出实施村组道路养护的决心。
大竹县把村组道路养护管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出台了《大竹县关于加强村组公路养护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交通、财政等各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的职能职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农村公路因建设不配套和雨水损毁等原因积累的“欠账”进行全面清偿。至今已修复路面75.281公里,挖补路面5000平方米,修补坑槽3500平方米,清理塌方 4000 立方米,疏通涵洞105座,完善安全防护设施161.235公里等。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修复资金累计投入7886万元。
破解困境注入“新鲜血液”
大竹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对公路里程长、资金缺乏、人员不足等困难,如何在新常态下做好村组道路养护呢?
村组道路养护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大竹县加大养护投入,拓宽渠道,多方筹集资金。按照县补助、乡统筹、村众筹(采取“一事一议”、社会捐助等方式)的筹资办法,县财政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管理,按照村道不低于1000元/公里·年、组道不低于800元/公里·年标准,对村组公路养护经费实行足额补助;公路桥梁小修及检测费用按照一定标准纳入县财政预算。在此基础上,对于乡、村、组公路的水毁应急抢险工程,根据工程量大小,采取“一事一报”的办法,县财政予以统筹。
为解决养护人员不足问题,大竹县按照“县指导、乡管理、村实施”的分级负责工作思路,全面实行乡、村、组公路养护管理“路长责任制”,全县51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原则,全县384个行政村建立了公路养护队,落实专职养护管理人员,开展村组公路的日常保养、小修、公路巡查及路产路权维护工作;制定爱路护路村规民约;成立村级养护队,配备养护人员和路管员,建立相对稳定的管理养护队伍,养护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配备相应的养护设施、设备及应急物资,确保村组公路养护管理的全覆盖。与此同时,调派24名工程技术人员分4个片区、6个小组对全县农村道路维护整治工作进行跟踪督导。
资金的注入和人员的到位,为大竹县的农村公路养护注入了“新鲜血液”,从根本上保证了村组道路“有人养护”“有钱养护”,极大地提升了村组道路的通行承载能力。目前,全县5000余公里村组道路列入 养 护 范 围 ,占 总 里 程 的100%。
如今,大竹县的村组道路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人车出行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一条条“畅洁美”样板公路交织在竹乡大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新闻推荐
还有几天,就是2020年,第一批90后就要迈入30岁的门槛。有人曾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时间和实践证明,90后是富有朝气,勇于担当...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