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绘就竹乡靓丽底色

达州日报 2019-12-16 09:24 大字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精神气质。

走在大竹县城,一派生机盎然、文明和谐的景象:碧水绕城,流光溢彩;街巷整洁,环境优美;志愿服务,扶老帮困;身边好人,弘扬新风……看得到的文明创建成果赫然在目,说不完的文明故事经久流传,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和谐发展画卷正在竹乡大地徐徐展开。

20年岁月如歌,20载春华秋实。多年来,大竹县坚持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扎实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让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2018年,大竹县入围2018年—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提升竹乡颜值形象

早在2013年,大竹县委、县政府就作出实施“全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决策部署,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放在城市扩面提质大局中去思考。

大竹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高位推动的工作格局。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对照“测评体系”和“操作手册”,逐一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制定出台《关于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8—2020年周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日常督查的通知》,设立“大竹创文督查”网络平台,推动创建督查常态化、机制化、体系化。

大竹县扎实推进“全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和“城市综合管理年”活动,统筹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功能承载提升、文明风尚培育、卫生环境打造、城市宜居度等,让竹乡展新颜。大竹县以全省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创建为四川省第四届文明城市,在2018年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度测评中名列全省第二名,并作为达州市唯一城市入围2018年—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城市环境建设给力

“宜居指数”攀升

对一座城市来说,有山、有水,才会更有灵气,更是城市生态、形象和功能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城市更加宜居,大竹县充分利用五峰山、云雾山、百岛湖、龙潭水库,引山引水引绿入城,使竹城置身于生态园中。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56%、绿化覆盖率达43.75%。同时,大竹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北城干道延伸段竣工通车,竹凤大道开工建设,“一横一纵”中轴线拉开城市主框架,东湖大道延伸段、文体路、北沙路、翠屏路竣工通车,城区道路通达性明显提升。新档案馆、室内体育馆、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县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体场所免费开放,提升了竹城的宜居指数。

陈华川是土生土长的大竹人,今年45岁。对于大竹近几年的变化,他感触颇深:“我生活在大竹几十年了,见证了这里一砖一瓦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环境更加宜人。晚饭后我喜欢和家人到滨河路散步,河水干净、绿树成荫,让人感到舒服而惬意。”李黎在外地工作,每逢节假日回到大竹,竹城的变化时常让她感到震惊:“每次放假回来都会明显感觉到家乡的变化,道路不断拓宽、绿化增多,环境更优美,市民的整体素质也提升了,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自豪!”

榜样引领文明新风

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舍肾忘死”的“铁支书”杨帮武,他2006年3月左肾坏死被切除,2008年4月,唯一的右肾又患肾积水。但他不忘初心,仍然忘我地奋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带领村民修路、发展经济,让大竹县过去“十大穷村之一”的华山村一举脱贫。他的故事一经报道,让很多人感动不已,同时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大竹县推出《大竹讲坛》电视专栏,邀请100余名道德模范、创业标兵、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场开讲,教育引导市民遵法守礼、明礼诚信。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评选出“舍肾忘死”的铁支书杨帮武、自建农民公园的张先桥、“最美警花”李文燕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崇德向善。

近年来,大竹县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的先进典型134名,评选大竹“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644名。

创建“文明细胞”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大竹县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科室”“文明楼院”等系列“文明细胞”创建活动,营造了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县共创建文明单位449个、文明村镇(社区)234个。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大竹县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关爱贫困户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进完成社区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组建171个志愿服务队,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万余人。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是由300余名县级部门、乡镇(街道)优秀党员自愿报名组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已成为网上传播精神文明的中坚力量。在这样一个向上向善、友爱互助的环境里,人们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传递出的善意与温暖。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它像种子一样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大竹县以文明塑人、文明塑形、文明塑城,不断取得显著成效,一幅生动的文明画卷在竹乡大地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罗天琪 特约记者 程一凡

新闻推荐

紧急!40多名学生食物中毒

消费质量报讯(杨芳记者黄明辉)11月28日,由广安市市场监管局、前锋区人民政府主办,区食安办室、区市场监管局承办的“广安市20...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