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战“疫”气象新
本报记者张开兴本报通讯员陈玉凤姚欣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滁州市以战“疫”为契机,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与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开展阻击疫情精神文明教育,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文明新风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聚起磅礴的文明力量。
因地制宜,架起新型“传声筒”
全市各地高度重视乡村防疫问题,因地制宜,创新传播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形式,深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线上,各地先后发起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与《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倡议在疫情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不团拜串门、走亲访友,不在疫情期内举办婚宴、寿宴、庆典等群众聚会、聚餐,疫情解除后,也要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线下,依托已建成的10188个应急广播“大喇叭”终端,面向247.28万的社区和乡镇群众,每天定时播报宣传。
“各家各户注意啦,大家一定要记得不聚会不聚餐,出门戴口罩……”在天长市铜城镇沿湖村,红马甲们走村串巷,一边敲锣,一边宣传防疫病毒内容。“土味十足”的方法,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了解防疫知识和动态。
南谯区制作视频《抗疫小小宣传员》,滁州学院师生创作抗“疫”主题作品,天长志愿者陈义军创作“千秋评书”《疫情防控十大劝》,实验中学“文明家庭”王亮家庭用视频讲防疫知识《科学居家,健康生活》,凤阳工小学生编写疫情防控顺口溜,滁州二中林馨语同学把自己的心声融入画中,告知大家在这个特殊时期应当“做什么、怎么做”……
这些因地制宜的新型“传声筒”,架起了党群“连心桥”,为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进实践,文明相伴好过“节”
闹元宵、走太平……网络“过节”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市文明办在网上举办了“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网上猜灯谜活动,市图书馆则在全市读者活动群内开展了线上猜灯谜活动,益智又有趣。广大参与者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别样的过节气氛。
天长市博物馆推出了“疫情之下馆藏文物会说话”系列表情包,不仅拉近了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古今呼应、生动有趣卡通形象表情包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引发众多网友好评。
在全椒,为了使“走太平”这一延绵近2000年历史的传统民俗延续下去,全椒县发起了“2020年我在网上走太平祈愿山河无恙家园安”特色线上H5活动,超过80万人次参与了这项活动。
人人参与,新风徐来沁人心
定远县池河镇大王村退役军人、综治专干、宣传员孙继成,原定于大年初六举办婚礼,在征得未婚妻同意后,初六那天,孙继成开车将新婚妻子接到家中,举办了一场独特的“两人婚礼”。婚礼过后,他便向村里主动请缨,奔赴战“疫”一线。
来安县雷官镇“四会”人员及志愿者们,通过走访入户、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引导群众红白喜事缓办简办乃至不办,取消一系列群众聚集性活动,为疫情防控主动“让路”,累计取消或延期农户自办宴席53家863桌。
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文明餐桌的引导者和践行者,疫情防控期间,市文明办和各县(市、区)文明办陆续发出“公筷行动”倡议书,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明光市公筷行动志愿服务队的80余名志愿者通过朋友圈转发“公筷行动”倡议书、入户宣传等形式,引导居民文明使用公筷公勺,避免病毒“口口相传”。来安县舜山镇300余名志愿者则每天不间断走访,发放《“公筷行动,健康你我”倡议书》,鼓励群众齐参与。
疫情当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也是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凤阳县红心镇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组成志愿者积极行动,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明光市涧溪镇及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规范整合保洁公司队伍,分四个片区明确专人管理,135名保洁员全天候工作在一线,作业范围不留死角。
新闻推荐
晨刊讯记者近日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获悉,从昨天0时起,滁州市有序恢复出租车(网约车)营运。根据通告,自2月24日0时...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