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开进偏远乡村

安徽日报 2019-11-06 14:32 大字

地处皖东的天长市,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私营企业星罗棋布。但在少数偏远乡村,部分村民因身体残疾或家庭需要照顾等原因而无法外出务工,特别是因病因灾返贫户,生活较为困难。为让他们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该市实施“村(居)为基础、统一规划、连片推进”的扶贫战略,发动全市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偏远乡村,投资开办“扶贫车间”助脱贫。

“企业下乡开办扶贫车间、建设生产基地,让更多贫困群众能就近就业摆脱贫困,同时也切实解决了企业生产场地受限、用工难及用工成本高等难题。”天长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扶贫车间激活了乡村经济,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是一举多得的朝阳产业。

贫困户就近就业解难题

按规格下料、上机缝制、包装封袋……10月21日上午,在天长市万寿镇张安村安徽新利清洁用品有限公司开设的扶贫车间里,不到40分钟,村民王在兰很快生产出50块抹布。

这家公司是安徽新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分公司,专门从事抹布、鞋套、鞋垫、毛刷、清洁球等100多种日常生活系列清洁用品的研发生产,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2017年4月,该公司在张安村开设扶贫车间,吸纳附近110余村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4人。

“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方便照应家中的老人小孩,上班和种地、顾家都不耽误,我非常满意。”王在兰笑着说,过去她和肢体残疾的丈夫无法外出务工,只能窝在家里守着几亩田,一家老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现在,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把家里牲口、菜园等料理妥当,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丈夫去村里的扶贫车间,俩人都成了“上班族”。

每天下班时,王在兰夫妇把半成品材料带回家,晚上接着干,公公婆婆也帮忙一起做。王在兰有两个孩子,一个今年考进了天长市重点高中,一个在镇上读初中。“我们俩都是熟练工,月工资加在一起有5500元。干得好公司还有奖金,再加上带料回家加工的收入,每月可挣7000元,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有了稳定收入,王在兰的家境有了好转,夫妻俩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下一步,公司将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在更偏远的湖区村组再开设10家扶贫车间,争取每个村都建一个扶贫车间。第二批再招聘2500人,优先聘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劳力。”安徽新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风富告诉记者。

渔民上岸当工人生活美

金秋时节,夕阳的余晖洒在高邮湖西岸的杨村镇湖边村“渔民集中安置区”,20多栋新楼房错落有致。渔民集中安置新村是“渔民上岸”民生工程,自2012年初陆续建成入住,目前已居住上岸渔民108户546人。

在该市扶贫办、农业、人社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渔民新村开设两家扶贫车间。渔民上岸后,劳动力大多进入扶贫车间就近上班。一个面积近1200平方米的大型车间,专门用于加工当地水生食物——芡实,设有剥壳、烘干、脱粒、分袋包装等5条流水线,150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另一个车间约有300平方米,专门生产毛绒玩具,50多名经过培训的农村妇女操作着工业缝纫机。

芡实加工车间,是天长市千秋芡实专业合作社投资开办的。“渔民上岸不再打渔,他们的生活怎么办?我们在市里指导下成立合作社,组织有种植经验的渔民承包滩涂水面种植芡实,其他人员进车间加工芡实系列产品。”据合作社理事长全玉海介绍,如今渔民新村80%以上的男劳力从事芡实生产加工,每人年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

天长市汇宏玩具有限公司开办的绒毛玩具车间,实行工人计件取酬,多劳多得,更加灵活机动。“女工们上班随早随晚,有的把孩子带到车间设立的托儿所照顾,有的在接送小孩上学的空当时间来这里加工玩具。”车间负责人李春琴说。

“照顾好老人孩子,我就来车间干活,计件算工资,一个月也能挣2000多元。”村民丁小萍边说边在下料台上熟练地裁剪绒毛布。她和丈夫住进渔民新村后就到扶贫车间做工,她做玩具,丈夫加工芡实,两个女儿在附近的村小读书,公公婆婆帮着做饭、搞卫生,家里还养了不少鸡鸭,一家人生活很甜蜜。“小萍心灵手巧,做起活来手脚麻利,现在已是车间生产骨干了。”李春琴夸赞道。

老家在江苏金湖县金沟乡的于敏兰,10年前嫁给湖边村渔民秦开旺,自从渔民上岸后进入车间,她也由渔民变成了工人。“我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车间离家不远。”于敏兰说,自2013年6月上岸后,日子比起四处漂泊的渔民生活稳定很多,如今两个孩子在上学,丈夫开农用三轮车帮客商运送货物,收入也挺好,家里经济条件大为改善。

由渔民变工人,这里的几百户人家迈出了脱贫致富的新步伐。

扶贫车间学技能有奔头

在该市仁和集镇东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朱春萍像往常一样来到安徽天佳玩具总公司开办的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制作好第9只玩具后,她发现玩具娃娃的眼睛位置有点偏,无法达到产品的质量标准,她赶紧请车间主任打电话向公司技术部总监邱雁琳求助。

“我们车间有几只玩具没做好,能否帮忙检查一下?”不到一小时,邱雁琳率技术人员赶到“车间”,经详细检查后,发现朱春萍加工工艺没有问题,而是玩具下料工序不够精准,导致玩具娃娃头部稍微偏斜。经过一番调整,问题很快解决了。

“建立扶贫车间之初,考虑到部分群众文化程度低,多数未接受过相关技能培训,总公司就采取集中培训、‘岗前练兵’、‘师带徒’等方式,直接把生产技能传授给工人,让他们尽快端稳‘饭碗’。”据天佳公司董事长陈杏忠介绍,车间里的每一个工人都是家庭的顶梁柱,背负一个家庭的希望,教会他们一门手艺,就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与天佳公司一样,天长市春辉鞋帽有限公司自从在石梁镇、汊涧镇3个村设立扶贫车间以来,也高度重视车间工人的技能培训,该公司分批免费将新招收的农民工送到市里专业培训基地学习,培训合格后再上岗。“扶贫车间就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也不高,但教会他们的就业技能,也是促进农村困难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该公司总经理殷开宝说,公司还充分发挥企业自身技术优势,每次将订单分配到各个扶贫车间,都要派技术骨干到扶贫车间巡查指导,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教技能,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帮助工人增长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多劳多得。

“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开展偏远乡村就业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争取项目支持,兴建扶贫车间,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扶贫办主任叶恒田说,截至目前,该市有100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建在偏远乡村,积极投入扶贫帮困行列中。全市共开设扶贫车间260个,安排就业4.25万人,其中20%以上是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

新闻推荐

70年安徽影像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显现

○上世纪70年代的淮南电厂燃煤发电机组。(资料图片)○天长市14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

天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