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医改“排头兵” 百姓看病更舒心

安徽日报 2019-08-14 06:32 大字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追求。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等全国性难题,2009年起,安徽省在全国勇当医改“排头兵”。回顾10余年医改历程,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先行先试基层医改到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再到率先启动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居民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看病更方便,治疗少花钱

——城市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远程医疗县域全覆盖,患者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

“我在家门口的镇卫生院做的阑尾切除手术,花钱少,爸妈还能照顾到我,确实蛮好的!”谈起近日在镇卫生院看病,天长市新街镇王店村村民虞殿昌感慨。在家庭医生方龙的帮助下,被诊断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虞殿昌通过镇卫生院转诊绿色通道进行手术治疗,共住院5天。出院结算时,费用清单一目了然。医疗总费用1896元,起付线200元,报销比例85%,加上部分乙类药品费用,个人仅需自付503元。

“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我们有‘1+1+2’团队提供服务,即市中医院医生、镇卫生院医生、村医和村大健康指导员。”新街镇卫生院院长胡立兵说,具体服务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个性化健康医疗服务,包括健康宣教、药品代购、康复指导、转诊绿色通道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家庭医生服务居民、医保报销住院费用……随着新医改推进,让患者看病更方便,治疗少花钱。“安徽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世界难题,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改革。回顾10年医改历程,我们有效缓解看病就医难题。”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徽闯出的医改路子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0年医改,安徽省医改核心指标明显优化。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与改革前相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发展,全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89%,医生数增加56%,护士数增加137%,城市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远程医疗县域全覆盖。全省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5%,重点人群达65%。年人均诊疗人次由改革前3.3次提升到4.7次,增长42.3%。

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减轻,与改革前相比,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占比由45.5%下降为32.9%,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75%、58%、61.8%,分别提高4个、7个、15.8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由38.6%下降为27.9%。

改革中,医务人员受鼓舞,全省199家公立医院核准周转编制5.4万个,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39.4%,较改革前增加了10.5个百分点,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显著改善。

药价挤“水分”,医保暖人心

——切断“以药补医”链条,构建医院运行新机制,建立分级诊疗医保政策体系

为基层百姓就医带来 “福音”的变革始于2009年。当年12月,安徽省在32个县(市、区)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2010年9月1日,全省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医改“全覆盖”。

“改革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药物、保障制度等五方面进行‘洗牌’,将村卫生室纳入到乡镇医院一体化管理,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就是闯关。基层医改之后,安徽省主动触及医改难题,就公立医院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12年11月,首批在21个县试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个半月后即全面推开。2015年,挺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深水区。当年4月1日,全省100所城市公立医院启动“三同步”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等技术劳务价格,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药品和耗材。这一改革大幅提升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切断了“以药补医”链条。

针对药价虚高这一顽症,安徽省创造性提出省级招标、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的办法,省医保部门发挥医保基金战略购买者的作用。在省招标确定药品医保支付参考价基础上,16个市和省级医院组成联合体,开展药品联合带量采购,平均降价15%。去年年底,13种抗癌药价格在企业自主降价13.09%的基础上又平均下降26.43%,平均降幅达39.52%。8月2日,安徽省在全国率先突破高值医用耗材竞争招标采购难题,骨科脊柱类材料总体平均降价53.4%,人工晶体总体平均降价20.5%。

在深化医改中,医保不仅调控着医院医疗服务行为,也调控着患者就医行为。安徽省建立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机制,不断拓展医保作用空间,建立分级诊疗医保政策体系。在医保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贫困群众享受“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

“医改不是一改即成,是不断巩固完善的过程。”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基层有专家,转诊更顺畅

——推行分级诊疗,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造合理就医新格局

“在家门口就能看市里的专家医生,现在看病方便多了!”家住铜陵市五松新村小区的左翠兰老人高兴地说。

铜陵市去年启动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改革,建立以市立医院为核心医院、覆盖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紧密型医联体组织体系。一批三甲医院医生“下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工作团队并定期坐诊。“小病在社区就有专家医生看,大病能精准转诊至市立医院,还有绿色通道,患者省时省心又省钱。”天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杨晓玲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大医院牵头的医联体,是安徽省打造合理就医新格局的一个缩影。2015年,安徽省入列全国首批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省。安徽省向整合资源要效率,发挥大医院“龙头”作用,精准帮扶基层,加速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打造合理就医格局。在城市,发挥三级医院技术和资源作用,组建形式多样的医联体;在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

为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今年起,安徽省在试点建设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在37个县(市)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0年全省县(市)全覆盖。突出“紧密型”,即让牵头医院实现对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提升。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铜陵市召开综合医改试点典型经验新闻发布会。安徽省作为11个试点省之一,在会上分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的经验。

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在乡镇卫生院看得上县级专家,常见病、多发病和小手术能得到解决,常用药物有效供应保障,上下转诊顺畅,公共卫生服务优化,群众看病报得多、少花钱。

新闻推荐

点亮一盏灯温暖一座城 记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李宏祥

本报记者张开兴实习生贺研提起“李二宝”这个名字,天长市上上下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老百姓口中的“李二宝”就是李...

天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