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养殖富农家 天长市大通镇积极开展绿色生态稻虾综合种养

滁州日报 2019-05-24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卢晓东通讯员瞿文云程小龙

初夏时节,天长市大通镇境内林木葱葱,水田交织,一片生机勃勃景象。一大早,该镇便东村的青年农民卞惠德便在自己的生态稻虾养殖示范场忙碌起来,十多名工人正忙着挑捡出售虾苗和成品虾,过秤、结算、装车……“今天捕捞的虾苗大概有700多斤,平均每斤卖20元,能卖14000多元。”卞惠德指着一筐筐活蹦乱跳的虾苗高兴地说。田头的另一边,南京商贩已经上门等着收购他的虾苗和成品虾。不远处的另一片虾池埂边,工人们正在忙着起虾网。

近年来,天长市大通镇大力推行绿色生态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在外创业有成的30岁青年农民卞惠德看准了发展商机,于2017年秋天回到家乡天长市大通镇便东村,投资80多万元流转了老白塔河岸边村民600多亩低洼农田,发展稻虾产业。为了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当地政府建起了旱涝排灌站,供电部门也为他的养殖场专门架设电力专线。为了掌握好稻虾种养新技术,卞惠德多次参加水产部门举办的稻虾养殖技术培训学习,聘请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手把手指导,传经送宝,他的稻虾种养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问及今年的收成,卞惠德掩饰不住喜悦之情,兴奋地说:“留足自用种虾苗后,这一季能捕捞小龙虾苗12000斤,平均每斤20元计算,虾苗收入就是24万元,再通过养殖商品虾和种植水稻,一亩地净收入大概有3600元,除去田地租金、虾苗成本、人员工资等各项开支,年纯收入在50万元是有把握的!”

肥沃的农田,畅销的虾苗……卞惠德从稻虾田里闯出了一条幸福致富路。如今,在卞惠德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到养虾的队伍中,2年时间里,大通镇稻虾综合种养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展。目前全镇稻虾种养户已发展到80户,稻虾种养面积达9500亩,通过稻虾综合种养,该镇的农业发展也走上了一条生态、立体、绿色、循环的纵深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全市第一季度“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揭晓

晨刊讯日前,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经各县(市)区、市直单位严格把关、逐级推荐和主办单位组织专家评审等程序,2019年第一季度滁州...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