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天长市在全省首次进行家庭农场协会换届,以更优质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抱团式”发展助农增收千余万

滁州日报 2019-01-21 08:12 大字

本报讯(记者吕静远通讯员魏玉军)“多亏协会给我们联系的订单,去年我家粮食每斤卖的比之前贵了1毛钱。”“听说以后还要给我们做更多培训、申报项目,协会就是我们的‘娘家’。”……1月18日上午,天长市家庭农场协会换届现场,会员们相互交流,对未来充满期待。经过选举,上届会长刘明文获得连任。

据刘明文介绍,过去五年来,协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家庭农场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光是开展订单生产这一项工作,就为大家增收了超过1000万元。接下来,协会将通过大力吸纳会员、延伸产业链等方式,让他们获得更大发展。

2012年,天长市在全省率先建设“家庭农场”,注册登记了全国首家家庭农场,并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家庭农场协会,通过开展团购农资、资源配置、技术培训、订单生产、解决晒粮难等工作,解决了农户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成的事,使农场经营成本明显下降,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协会的成立,搭建了家庭农场与政府部门、市场、科技的桥梁,更为协会成员构筑了致富金桥。

“2016年许多地方都遇到了卖粮难的问题,但我们得益于订单生产,都以理想的价格将粮食卖给了加工企业,而且我们互帮互助,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天长市稼农家庭农场负责人、协会成员陈宏平告诉记者。这几年,他的亩均效益从100元左右增加到了300多元,还解决了一些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家庭农场协会在做好服务、做实联合、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全产业上大有可为。天长市副市长杨凯波表示,接下来,天长市还将督促协会扩面、提质、规范。目前天长的家庭农场已有1308家,该市将通过宣传带动,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大户发展成家庭农场,并成为协会成员,实现抱团发展。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内部管理,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关键词医疗 患者看病就医满意度超过92%

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创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试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

天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