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头猪场的成本是如何降下来的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1-27 11:12 大字

■ 黄宗玉本报记者刘刚

天长市铜城镇养殖大户徐长鹤为了解决猪粪的去向,承包流转土地1万多亩,通过建造沼气池的方式,治理粪污,沼液沼渣再还田,种植的玉米加工成饲料喂猪,这样的种养结合模式让他的养猪成本降低,增加了养猪的利润。

从卖电缆到养猪种田

11月14日,记者来到天长市铜城镇,在瑞鹤家庭农场见到了徐长鹤,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深邃的眼神、厚重的乡音让人感受到他为人的朴实和坦荡、对事业的执着和坚定。 “这几天一直在忙着烘干粮食和加工猪饲料,我养的猪不愁卖,因为我是自己种植的玉米加工饲料,当地人都知道。 ”徐长鹤告诉记者,2010年前,他一直从事仪表电线电缆的生产、销售,有一个年产值1个多亿元的规模企业。

“我从2010年开始就养猪了,当时流转土地没这么多,但是随着养猪场规模越来越大,达到年出栏生猪1万多头的时候,粪污治理就是头痛的事。”为了解决猪粪的去向,他流转土地达到1万多亩,想用种养结合的方式解决粪污的问题。他投资上百万建造了沼气池,猪粪经过发酵成了沼气,供农场和周边农户使用。沼液沼渣则还田,成为种植粮食的优质肥料。徐长鹤说,他从不外购饲料,都是自己种植玉米,这几年都是稳定在4000亩左右,玉米加工成饲料喂猪,要比外购饲料每吨降低成本最少800元,这样养猪的成本就降低了。“每斤6.4元的收购价,我出栏一头生猪还有60元的利润,如果是外购饲料,早就亏本了。”由于当地很多销售商都知道徐长鹤是自己种植的玉米喂猪,猪肉品质比较好,都愿意和他签订销售协议,这么多年他从未遇到销售难的问题。

用新理念管理家庭农场

徐长鹤说,刚开始的一年多,由于没有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经验,农场的效益不是很好,自2012年开始,他将在企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运用于农场中。他将农场用于种植的1万多亩地划分成40个生产小组,每个小组最大管理面积不超过300亩,每个小组的组长从当地的农民中择优选聘,实行保底工资加效益分成的方法进行管理,即每个小组长年保底工资1.5万元,在合理确定成本产量的基础上,收益部分小组长按40%分成,农场留成60%。种子、农药、化肥、机械及其它农资等由农场统一采购,机耕、收割、植保等机械作业、农业用水、育秧等由农场统一安排、调度,临时用工由小组长按生产需求决定,并由农场分小组实行一个口径核算,实现了“1531”的管理模式,即农场实行“1”套财务核算、“5”种主要农资由农场统一采购、“3”类生产由农场统一调度、临时用工“1”项由小组长自主决定。

经过徐长鹤企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农场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农场的效益稳定,农民的租金按期全额兑付,流转了土地的一些中老年人在农场的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徐长鹤从一开始就注重对农业的投入,在满足自己农场生产服务的同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成立了农事服务专业队,实行从育秧、插秧、植保、机收、烘干、机播等全程服务。2015年他建起了占地15亩的省级标准化“农机大院”,购置了大型高速插秧机26台、自走式植保机16台、拖拉机18台、大型收割机8台、自动流水育秧机8条等各类农业机械近200台套。新增烘干线11条,一次性烘干能力达265吨。新建仓储3栋,储存能力达7000吨等等,农业装备总投入达2000万元以上,满足周边农户尤其是流转大户的机耕、统防统治、收割、烘干等各种农事服务需求。

徐长鹤说,瑞鹤农场农事服务专业队,与周边农户及大户签订农事服务1.2万亩,涉及680户,解决了周边农户及大户劳动力不足及机械缺乏的矛盾。

新闻推荐

天长对生活无着人员“应救尽救”

晨刊讯天长市不断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实现了应救尽救。截至11月中旬,该市已救助各类人员近160人...

天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