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无限景 都聚一亭中
○三士亭
○复建的淮浦亭
○牡丹亭
○巢父亭
○范增亭
○二贤亭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是美景;“长亭无寐,短书难托”,是思念;“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是舒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离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是惆怅……
在众多纷繁复杂的建筑元素当中,亭,除了具备遮阳避雨、歇息纳凉、驻足观景等普通的功能意义外,还是极可寄托心思、极为善解人意的具有灵性的建筑物。在园林里筑亭,四季美景变幻,独享一亭清欢;于高山之巅筑亭,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一览再无余;于叠山前筑亭,山势高耸微衬,驻足停留,蓄势待发;以临水处筑亭,水中倒影成趣,对称之美尽显和谐;在林木深处筑亭,幽幽长长,半隐半现,含蓄而清幽……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一个点睛之亭,能让亭的有限空间,包揽江山的无限景致。
“庐州第一”淮浦亭
被誉为“庐州第一亭”的淮浦亭,是昔庐阳八景之一“淮浦春融”的重要点缀。淮浦春融,是合肥东门外春天冰雪消融的美景。
“淮浦春融”在明代就颇有名气,明人熊敬《淮浦春融》诗曰:碧波如练草如茵,万古长淮二月春。落尽桃花风力软,海潮先涌化龙鳞。它位于今环城东路的东侧,濒临南淝河,北到淮河路,南至长江路(也有学者认为“淮浦春融”是指威武门(大东门)外南淝河沿岸的湿地滩涂,在春天冰雪消融之后迎来市民踏青游玩)。解放前,从南京、扬州、全椒来的客商多经过那里进入庐州城。据说,今天的淮河路桥、长江路桥周边都是过去的“淮浦春融”景区。
古时,这里也是绿草如茵,风光秀丽。淮浦巷位于板桥河入南淝河的河口处。据说,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行密占据了淮河以南和长江以东的大片领土,开创了杨氏吴国。他经常乘船顺着板桥河来到淮浦巷,为合肥留下一道美食吴山贡鹅,他的女儿百花公主则留下“百花井”“花园街”“小花园”等地名。明清时期,这一区域逐渐形成一座渡口集市,每逢赶集的日子,商贩们趁天还没亮就早早赶到这里。随着人气越来越旺,更多人来此逛街游玩。特别是春天的时候,合肥人喜欢来到淮浦渡一带游赏,官吏文人到金斗驿聚会风雅,寻常百姓到淮浦巷赶集喝茶。《八景说》记载:“柳丝花片,春光动也;轻烟碧浪,春水生也;香车宝串,春人游也;故春不在城中而在水际也。”
随时代变迁,昔日的“淮浦春融”如今已难觅影踪,今人在其旧址的东门小花园淝河两岸,建起小巧雅致的淮浦春融亭、观潮台和花圃小径,从容清幽,闹中取静,供人们晨练、游玩、休憩,不虚昔日“淮浦春融”之名。
2016年7月,合肥市瑶海区生态历史文化第一街——银屏街正式开街,将百年前盛极一时的庐阳八景再次呈现。而位于银屏街街口的“庐州第一亭”淮浦亭正是观赏“淮浦春融”景色最佳的位置。而“庐州第一亭”的匾额,是模仿李鸿章的笔迹。
清朝晚期(1843年),李鸿章被庐州府学选为入国子监学习的优贡生,当时在北京的父亲李文安催促李鸿章进京准备次年的科举。离开故乡前的李鸿章,在淮浦巷写下诗词。如今淮浦亭四面的立柱上,分别悬挂着这四句诗词: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李鸿章首次离开故乡,奔赴京城,在满天霜华的季节到达地处华北平原的蓟门。亲朋好友馈赠饯行,但当发现京中家庭经济拮据时,惆怅抑郁之情又油然而生。如今,不少合肥人都会来到这座“庐州第一亭”,感受李鸿章当年的激情与惆怅。
“望梅止渴”望梅亭
成语“望梅止渴”家喻户晓,对于曹操所说止渴的梅山梅亭所在,史上众说纷纭。在巢湖市的栏杆集镇,就有个地方叫梅亭。据说,这里还曾建有望梅亭。
巢湖梅亭,与邻近的肥东仅一山之隔。岘山与龙山,草绿之地,自然植被,风光宜人。山岗之间为连接两地的乡道,也是过去的关隘。以关隘为界,岗北肥东,岗南巢湖。翻过关隘,极目眺望,肥东一隅龙山水库,清波外,连绵着低低的群山。在通往岘山关隘的巢湖一端,有碑立,记载此地望梅的来历。
望梅,旧时山林植梅,并建有望梅亭。传说曹操热夏中率军,当行于此,近中午。天奇热,将士焦渴行军难。曹操用“望梅止渴”,暂缓将士饥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有记:“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从古庐州城到巢湖濡须河地带,一直是曹操征战来往不已的地方,有着许多与曹操有着关联的地名,比如造甲、逍遥津、八斗、曹城等等。旧时苏湾以及栏杆集为庐州府的东乡地带,也是曹操扎营活动区域,所以流传着许多有关曹操的传说和故事。
且说曹操率军过梅亭后,一路酷热,当南行数十里外看到杨御井,一解渴水之源。这让曹操大喜,赐井为御字。岘山里,有两个自然坑洞,形似马槽,被称为水旱马槽,传说是过去曹操饮马之地。旱马槽喂草料,水马槽饮马,因而,岘山梅亭一带,是曹操来往重要之地。
史上梅亭,为荒僻之岗,后来设有关隘口,为军事通道,是庐州府门户之一。如今的梅亭,从山岗而下,顺着乡道为龚刘高村所在。龚刘高村,顾名思义,也是三家姓聚集地。龚刘高先祖有从江西迁居避世而来落户岘山,也有关隘守兵后裔,一代代居于此。
梅亭一带,环山连绵,岭不高,郁郁葱葱,草地青绿,农牧悠闲,颇有点“坝上草原”的感觉。岘山梅亭一带不但是农林绿色发展基地,还是未来观光休旅可造之处。
“洗耳恭听”三士亭
巢湖有个洗耳池公园,这不单是休闲旅游的一个好去处,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处所。著名的“洗耳恭听”典故即发生在这里,今人还建起了巢父亭、二贤亭、三士亭,以纪念巢父、许由、樊竖三位贤士的高洁。
相传,唐尧末年,巢湖流域有巢氏后裔的巢氏部落,在首领巢父(父:首领尊称)的领导下,民富君安,天下太平。
巢湖东岸的卧牛山南麓与东山之间,从北面万家山上,一汪清泉流经此地进入天河,人们为了方便生活生产,在下游处垒了一个滚水坝,坝上形成了一潭池水。著名贤士樊竖游历到巢湖边,被这里湖光山色、青山绿水的风光吸引,在池边结庐而居,与巢父成了好朋友,巢父就封樊竖为池主。北方的另一位贤士许由,仰慕巢父、樊竖之名,也游历到巢湖边,与樊竖住在一起,三人整日垂钓、茗茶,谈古论今,悠然自乐。
一日清晨,巢父牵着一头牛犊从村子里出来饮水,看到许由正在洗耳,问其何故,许由说尧欲让位于他,他坚辞不就,尧还以为谦虚,又叫他当“九州长”,自己还是不愿,听了这话弄脏了耳朵,所以要洗耳。巢父听后当即批评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自惭不已,说他正好已经洗净了耳朵,恭敬听从巢父忠告。巢父怕弄脏了牛嘴,就牵到上游去饮水。后人为颂扬这两位贤哲的美德,遂将巢父牵牛经过的街巷叫“牵牛巷”,许由洗耳的方池叫“洗耳池”,“洗耳恭听”成语由此而成。
楚歌岭上有汉亭
在巢湖东南岸的散兵镇,有着许多和西楚霸王项羽相关的地名,楚歌岭便是其一。公元前,这里曾四面楚歌,霸王雄风去,影响了华夏一段发展历史。楚歌岭上,有一座汉亭,飞檐亭榭,亭有题联“雨过苍山纵览雄关楚汉,烟弥秀水细评沃野江淮”。
传说,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项羽溃败,带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南逃进入巢湖南滨湾(今散兵湾),在踟蹰山(今楚歌岭)附近安营扎寨,筑垒攻防。韩信设计,用四面楚歌涣散楚军军心。项羽无力回天,彻夜奔袭到乌江口,不肯过江东,一世霸王自刎而去。
站在汉亭里凭栏眺望,楚歌岭一带,群山连绵,如巢湖东南岸屏障。古时这里山洼谷口,古道穿于山崖叠嶂之下,抵湖岸,豁然开阔,实为古战场用兵之地。楚歌岭也是巢湖连通无为市严桥镇旧道之一,为过去两地来往重要商道。
楚歌岭,地图上有着二叠纪早期地理标记,也显示着楚歌岭另一种身份。远古时期,巢湖地理所处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缝合区的南侧。因古生代以来,巢湖东部南北岸地质发育良好,层序清楚,化石丰富,地层连续性强,成为国内研究早三叠纪经典地区之一,生物岩层在国际古生物地质研究都具有代表性。
巢湖城市北部平顶山马家山一带,城市南部的银屏山楚歌岭及后洞一带,都为研究古地质及古生物演化发展溯源的样板地带,也成为国内外著名高校地质教学研究地之一。
二叠纪是古生代最后一个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当时地壳运动活跃,古板块间运动加剧,地球上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
地理上标注的楚歌岭为二叠纪早期,沿途公路上山体截面褶皱明显,地质信息丰富。山体灰岩分布错落有致,顺序明显。想象着在远古时期,作为浅海地段的楚歌岭一带,受古生物和盐水蒸发以及流水侵蚀影响,沉积岩槽切、挤压、错落、堆积分布特征明显。
在楚歌岭沿山行走,丰富的泥岩、灰岩、生物等岩层层叠,色彩多样,都是在化学物理作用下,无不演示着地质在时间上运动与进化的过程。
鼓山“亚父”范增亭
位于巢湖市东郊的鼓山,因山形似鼓得名。它的南面对峙一座山,山形似旗,名旗山,成语“旗鼓相当”一词即源于此。鼓山上有座范增亭,亚父范增的白色塑像威严矗立,直面远方,回顾历史,令人感慨万千。
范增(公元前277-前204年),秦末著名政治家。居巢(今巢湖市亚父)人。《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秦朝末年,朝廷赋税繁多,兵役和徭役沉重,法律尤其严酷。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于是,天下纷乱。这时,范增出山辅佐项梁、项羽叔侄,渐而成为项家军的核心人物,项羽尊重范增仅次于父亲,称他为“亚父”。在范增的谋划之下,项梁立楚王后裔为王,楚国民众蜂拥争附,军力得以迅速壮大。范增不仅帮助项梁训练出无敌之军,更辅助项羽定下了“破釜沉舟,速战速决”的妙计。他和项羽一道,亲率大军,仅用三天时间,九战九捷,以少胜多,打败了围攻巨鹿的秦王朝王离、苏角大军。然后回头又收降章邯,取得了推翻强秦的决定性的胜利。
银屏山顶牡丹亭
“南看长江飘玉带,北观巢湖数点舟。”在巢湖唯一能看到这种美景的地方,便是环巢湖第一高峰银屏山。银屏山顶有一牡丹亭,三层八角,恢宏典雅,被誉为“安徽第一亭”。
巢湖城南绵延群山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高山,因山上有一块巨石,色如白银,形似花瓶,故得名“银屏山”。银屏山海拔约508米,四周山峦起伏,九峰环抱,姿若雄狮,有“九狮抱银屏”之说。山中谷幽、林密,加上溶洞、奇花构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银屏牡丹花,人称“天下第一奇花”,生长在一堵巨大的犹如斧削、光滑如屏的悬崖峭壁之上,为一株天然野生白牡丹花,风姿绰约,历经千年而永葆青春,殊为举世罕见。
牡丹亭为徽派建筑风格,登上亭顶,无限景致,尽收眼帘,北眺巢湖帆如飞鹜,南瞰长江波似银练,云山叠映,烟水氤氲,一派诗情画意。
人文古迹半山亭
半山亭坐落于庐江万山镇长岗村。庐江,别名“潜川”。光绪甲午年间续修《潜川丁氏宗谱》和光绪十一年《庐江县志》均记载,此为潜川丁氏四世祖遗迹,此亭也是该县知名的人文古迹。
此地县志记载旧名黄铜山,俗称黄土山,近来又有人著文称之为睡佛山。旧传,桐城派文脉迤逦而来,为黄土山拦腰斩断,形似一道铁闸。因此,就把该地称为闸山。后来,潜川丁氏二门四世祖丁恕(名继仁)隐居此山,乡人又称丁家闸山。闸山高198米,山巅有一溶洞,泉水四季长流。著名的景点是“丁香十八踏”,旧建有十八级台阶。旁有一古寺,名为龙华寺(旧名半山寺)。寺内有一口泉井,泉甘味醇。与之呼应的是山下有龙华庵,竹木葱茏,风景优美。晨雾起时,沿军二公路近看闸山,如一尊大佛,或卧或躺,形神活现,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最美的景致,还是看闸山日出,旭日冉冉升起,光芒四射,给人以“口吐佛珠、祥光普照”之感,再伴以寺庵悠远的钟声,那真是“旭日佛光幽鸣鸟,钟荡霞绮贯长虹”。清人周觉吾有诗咏此景:佛峰云翠口流光,野色频分半山香。闻名吴楚人杰地,丽日和风胜汉唐。
半山亭坐东朝西,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丁继仁所筑,现亭基尚存。丁继仁,号半山居士,与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同号半山。亭边石崖上有3处石刻:一为“半山亭”(横刻)3个大字,魏碑体,为丁继仁长子珙,号小山所书。七修丁氏宗谱记载:珙工楷书法,考授序班,即《半山集》请铭者,时为弘治朝大鸿胪居正。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我们去武汉,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之前的感染传播,用我们的隔离技术帮当地的医院从硬件和软...
全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