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垃圾分类治理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山祠村村民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入智能分类垃圾箱内。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7月5日一早,在东坡区复兴乡山祠村,保洁员颜文清开着垃圾收集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了。山祠村有6个村民小组,467户人。一天下来,颜文清要收2至3车,大约350公斤垃圾。与传统垃圾回收不同,颜文清不收动物尸体、秸秆杂草、果皮菜叶等可腐烂垃圾,而且要求村民必须将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与颜文清一样,复兴乡共有26名保洁员在9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内进行同样的垃圾收集。近年来,该乡建立保洁员五星级测评考核制度,探索“三不收两分开”(即动物尸体、秸秆杂草、果皮菜叶等可腐烂垃圾“三不收”,其他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两分开”)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模式等,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该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先进集体”,并多次获评全市“十佳”乡镇和区“五佳”乡镇。
激励:
创新积分兑换 调动群众积极性
当天,在复兴乡垃圾分类体验中心现场,分拣员唐德永忙碌不已。他不仅要负责垃圾的分拣,还要负责奖品的兑换。
垃圾分类体验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垃圾分类培训、积分兑换以及垃圾分类体验,每天要接待群众30余人。 居民姜正国走进体验中心,将手里的垃圾放在地上,等待唐德永分拣。经过5分钟的仔细分拣后,唐德永告诉姜正国,他收集了56个农药瓶和23个电池,共积分102分。根据积分制的规定,姜正国现场领取了3包食用盐,余下12分,积到下次使用。
据介绍,该中心每周都会举行“绿色公民”培训班,详细介绍垃圾回收的相关知识。并建立“绿色公民”积分制度,即参与培训和对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后投放到体验中心,都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并兑换礼品。姜正国便是经过体验中心培训后的合格“绿色公民”。“积分兑换,不仅我们增长知识,能获得生活用品,还给环境减轻了负担。”姜正国说,他会带动更多人在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
“绿色公民”积分制度是复兴乡创新垃圾管理模式的一个生动实践。据复兴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积分制度,目的是将群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通过积分兑换礼品的形式,进行统一归类回收。
除积分奖励外,该乡还依托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有毒有害垃圾收集中心、大件生活废品拆解中心、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等,强力推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阵地建设,对引领群众积极投身垃圾分类行动发挥了良好作用。
约束:
细化责任措施 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同一天,在山祠村村委会,几名村民拿着分类好的垃圾站在智能分类垃圾箱旁,分门别类依次放入垃圾。
“垃圾分类造福子孙后代,一定要坚持。”4组村民莫桂香说,她家因为垃圾分类做得好,在全村5月的“五爱之家”红榜上被表扬了。最近一段时间,她开始学习垃圾分类的新知识,按照“三不收两分开”规则,将自家的垃圾进行再分类。
除推行“三不收两分开”垃圾分类模式外,该乡还着重做好农资废弃物回收,与种植大户签订环保承诺书,有效管控、回收农药包装、农用塑料薄膜,防止土壤污染,并鼓励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大户利用畜禽污染和农作物秸秆自产、自用有机肥,促进畜禽养殖,达到“养殖不排污、排污不养殖”的目标,解决农作物秸秆处理难题。
复兴乡五皇村7组种植大户熊小勤,在当地流转土地50余亩,从去年开始,他便签订了复兴乡环境卫生保护承诺书,承诺将依法依规合理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如果违背承诺,将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与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该乡还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行动,组织农户“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沟渠塘堰、清理畜禽养殖粪污”,实现公共环境再改善,并积极引导群众“改厕”、“改不良习惯”,实现家庭干净整洁,个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同时,该乡还新建垃圾地库1个,增设垃圾二次分拣台、阳光堆肥房、酵素中心,切实有效处理集镇生活垃圾,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设施水平,切实从源头减少垃圾,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宜居乡村建设。
短评
将垃圾分类做深做细
当垃圾分类的话题在全国持续发酵之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复兴乡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全方位推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智能分类垃圾箱、积分制、承诺书……这些硬件与软件的运用,一方面有利于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都是对全面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大胆有效尝试。
农村垃圾分类与城市不同,不能照搬城市的做法,需要立足自身实情制定有效的办法。农村垃圾分类该怎么做?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凝聚人心,需要政府和农民一同发力。将垃圾分类工作做深做细,既要有硬件的添加,又要有制度的保障;既需要有效的奖励,又需要“逗硬”的惩罚,方方面面的周到细致,才能将工作落地落实见到成效。当农村的“颜值”越来越高,农民生活越过越舒坦时,垃圾分类也才能够习惯成自然。
全椒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全椒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