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怎么干·聚焦美丽乡村建设③住进村里那栋“暖心”房
本报记者 何珂 范克龙
“雨天锅盆接水,晴天布伞遮阳”,曾是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如今,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泥巴墙、破草房”变成了整洁明亮的新房屋、露天旱厕变成了室内卫生厕所,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09年以来,安徽省共完成1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安全问题。农村危房改造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有限的资金如何花在“刀刃”上?怎样把住质量关,让群众住上安心房、暖心房?近日,记者深入乡村,看农村住房的变迁。
“以前我家住的茅草房,现在新房子不仅敞亮,还通了自来水,有了卫生厕所”
危房变新房、配套紧跟上,改造提速圆了“安居梦”
前不久,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桃园村村民陈习芝搬进了新房。
10月30日,和煦的阳光洒在陈习芝家新建的农家小院里,院子里铺上了水泥地,一角还种上了蔬菜。 “现在住着舒心,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漏雨了。 ”说起住房的改变,71岁的陈阿姨眼角含泪,“以前,屋顶的土一会儿从这儿掉下来,一会儿从那儿掉下来,住在里面很揪心。我儿子和老伴走得早,如果不是有政府帮助,我一辈子也住不进这样的好房子啊! ”
和陈习芝一样,去年春节前,全椒县石沛镇枣岭村的李长水一家,也搬进了崭新的大瓦房。 “2012年,原来的4间土坯房在一场大风雨中倒塌了,之后,我们一家三口就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窝棚里。 ”想起过去的穷日子,李长水感慨道,“窝棚阴暗、潮湿,一脚踩上去都是软软的烂泥,一到下雨天屋内如同水帘洞一般。 ”
“现在你看看我的新家,屋后修了排水沟,厨房、厕所都是新盖的。 ”带着记者房前屋后参观,李长水笑着说。
农村里一间间改造后的新房,在深秋的阳光下格外亮眼。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今年安徽省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万户,并集中力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特别是沿淮行蓄洪区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开工14.33万户,竣工14.21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开工11.2万户,竣工11.18万户。
危房改造,不能只建房屋壳子,还要保障改厕、改厨、通风、保温等基本居住功能,满足人畜分离等基本居住卫生条件,不断提高改造后农房的适应性。10月底,记者在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椿树村见到王志军时,他刚刚吃过午饭。
“这就是我新家的厨房。 ”60多岁的王志军看到记者前来,擦了擦手,关起了厨房里的水龙头,“我正准备洗碗呢。以前我家住的茅草房,现在新房子不仅敞亮,还通了自来水,有了卫生厕所。你看看,是不是和你们城里一样,卫生间就在房间里,马桶一按、水一冲,这就干净了,再也不用大半夜出门去旱厕了。 ”
“上传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3张农房照片,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监督政策执行”
房要建得牢、制度要规范,念好质量安全“紧箍咒”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房子改造好,需把好质量关。
“为了确保房屋质量,我们严格把关建筑工人的资质、建筑材料的质量。同时,按照房屋改造时间节点,上传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3张农房照片,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监督政策执行。”椿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江正年主要负责镇里危房改造工作,他打开手机相册,里面很多都是危房改造过程中的记录。
“用什么材料、盖什么户型,我年纪大了,自己也不懂,多亏了镇上和村里的干部帮忙。 ”陈习芝站在小院里,指着屋顶说,“你看看这红瓦,不仅好看,质量更是好。村镇的人在房子建之前、建设过程中以及建好之后,都来我这看了,合格才验收的,我放心! ”
把好危房改造质量关,全椒县太平村也有妙招。把村里在外务工的建筑工人召集回来,组成施工队,进行集中培训,为村里和邻村的危旧房改造户提供整套服务,回乡的建筑工人给自家乡亲们干活,认真仔细负责,村民们也信得过。施工队靠谱,后期验收也不马虎。村里的老党员、老建工组成义务监理队伍,每天都到现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施工结束时,由房主、镇村干部、义务监理队共同验收,再由县住建部门和房产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测。
房要建得牢、制度要规范。据了解,安徽省目前已经建立“月点评、季通报”制度,掌握危房改造计划落实、实施进度、监督管理等情况,实施节点管控。同时,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农房纸质档案、入户调查情况三者一致性的核实和完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此外,还建立了入户核查制度,组织对年度危房改造户现场抽查,了解各地危房改造政策落实情况;县级对农村危房改造入户核查达到全覆盖。
“充分尊重危房户的意愿,不搞一刀切,切实把危改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钱要花得准、监管要跟上,要把工程建在百姓“心坎上”
危房翻新、老乡开心,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有限,钱还需花在“刀刃”上,真正用到最需要的群众身上。
“我腿脚不好,又上了年纪,家里就我们老两口,没啥收入。要不是政府给的2万块钱,我们哪里有钱盖新房子,肯定还住在墙壁开了裂缝的泥巴房里。”10月30日下午,记者见到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兔耳岗村村民卢圣轩时,72岁的他正躺在床上,“现在房子敞亮,虽然我起身不方便,但住在这么整洁的房里,心情也好很多。 ”
农村危房改造要讲究个“准”字,向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住房最危险的农户精准发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规划与建设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村危房改造要加强农村贫困户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信息比对,逐一核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基本情况,及时录入《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纳入危房改造计划。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补助对象认定程序。
“盖了大房子,好娶新娘子。 ”走访中,不少村民告诉记者,在农村,日子过得好不好标志是住房。保障住房安全,既可以维修加固,也可以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省钱,可并非所有贫困户都愿意加固房屋。 “加固后虽然安全了,可还是老房子。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地区存在建房攀比现象。
“政府补贴主要是为了确保住房安全,房屋并非越大越好。 ”不少乡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建房补贴只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经修缮加固能保障安全的,就不拆除新建;经济条件稍好的,自己出点政府补点建新房,改善住房条件。总之,群众建房要量力而行,以适用安全又不加重经济负担为好。
肖文清家住全椒县马厂镇三合村下杨组,之前,他家的4间平房逢雨必漏,地面高低不平,厨房阴暗潮湿,门前的猪舍荒废多年破烂不堪。 “我家经济条件不好,重新盖房子,就算政府补贴一部分,另一部分我们自己也很难拿出来,而且我们本来就有4间平房,所以村里干部建议我们加固改善。 ”肖文清说,现在的房子,屋顶做了防水,地面铺了水泥地,里里外外粉刷一新,还安装了自来水,建了卫生厕所,“钱花的不多,居住条件改善得很大”。
有专家指出,政府应充分尊重危房户的意愿,不搞一刀切,防止把危改工程搞成形象工程;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正、透明的审批程序和公示程序,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真正危房户得到实惠;与此同时,面对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要及时调整政策,确保高效推进。危房改造建在地上,更要建在老百姓的心上,让农村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题图: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椿树村,村民新建的住宅环绕着当家塘,村容整洁。 本报记者 何珂 摄
新闻推荐
全椒农家书屋服务扶贫攻坚
全椒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全椒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