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 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助推新时代滁州乡村振兴 ——市政协“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助推乡村振兴”协商会发言摘登

滁州日报 2018-10-24 08:12 大字

[摘要]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 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助推新时代滁州乡村振兴 市政协“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助推乡村振兴”协商会发言摘登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助推乡村振兴”协商会会场。

找准目标定位,走差异化集群化发展道路

市政协常委杜传来

一、发展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滁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在抓产业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招引食品项目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建成了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招引了一批“国字号”食品加工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外企”品牌大,但“原料本土化”短板。近几年来引进的银鹭、盼盼、养元等知名农业加工企业,大多数没使用滁州本地农产品作为原料。

二是内企数量多,但领军企业量短板。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73家,大多“小散弱低”,精深加工能力严重缺乏,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是粮油产量高,但优质产品率短板。滁州市是粮食大市,但粮源质量参差不齐,专用、品牌粮规模小,品种“多乱杂”。

四是特产名声响,但品牌贡献度短板。“滁州贡菊”等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但大多数特色农产品规模小,基本都处于原料型,生产和加工环节脱节,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五是政策有扶持,但投向精准度短板。2016年、2017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直接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只有500万元、750万元。加工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对策建议

1、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抓规划引领。一是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二是科学编制特色农业专项规划。

2、围绕农产品加工提升,抓招大育强。一是抓招大。紧盯国内农业加工企业500强和行业百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借力发展。二是抓育强。坚持一般企业促升规、规上企业促上市。做大做强市域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抓品牌。努力打造一批“滁字号”区域大品牌、行业大品牌和企业大品牌。

3、围绕加工企业原料需求,抓基地建设。一是围绕已经落户的外来加工企业建基地。二是围绕现有的本土加工企业建基地。三是围绕新招入驻企业建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把“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起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围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抓政策扶持。一是在资金上,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二是在用地上,要利用政策,大胆创新,着力破解“农村有地,农产品加工用不上”的困局。三是在人才上,要发挥乡村匠人、致富能人的作用,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校(院)企对接,加快培养农产品加工等实用人才,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建农产品加工企业。

5、围绕建立工作机制,抓推进落实。一是围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二是组建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工作专班。三是实施一批大项目。四是建立一片基地。五是做响一批品牌。六是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同时,各地要建立地方领导联系、涉农部门帮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杜传来发言

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市政协委员朱国美

一、主要问题

1、重视表面化,未执行得力。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扶贫等助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但有效的激励奖励和资助扶持政策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2、管理多元化,未明确职责。农产品加工是交叉学科,管理涉及多个产业和多个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存在可管可不管,相互推诿现象,绩效不明显。

3、原料趋同化,未体现特色。农产粮油、果蔬、畜产肉蛋奶、水产鱼虾鳖等原料种类品种繁多,但结合地方资源的优质特色原料品牌不够响,加工转化精深度低,少加工品品牌。

4、技术两极化,未考虑条件。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手工及传统作坊式并存,外引内培衔接度不够,引入的外企和本土企业两张皮,两极分化严重,不能有效带动引领地方农产品加工业。

5、产品大众化,未细分市场。面粉、大米、糕点、油脂、水果蔬菜鲜销、果汁、果酒等大宗传统产品多,老年、儿童不同人群及慢病特殊人群、高端消费群体等个性化产品严重缺乏,方便型调理理型保健型产品不能很好显现。

二、建议

1、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的项目化布局、特色化创新——促进多部门联动,将国家政策、地方主导产业、特色经济有机结合,找准目标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2、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的平台化保障、示范化带动——促进多才智引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助力企业发展,建立各种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制度性保障和示范引领,走创新型发展道路。

3、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化集群、链条化配套——促进多产业融合,建立多种合作组织,壮大企业群体,打造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融合一二三产业,通过合作社、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经济联合体、地方发展研究院、工商联等合作组织建设,加强上下游企业的联合协作,通过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完善产业配套,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益。

朱国美发言

关于发展天长芡实产业的建议

天长市庆宏芡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炎霖

一、主要问题

1、名气很大市场很小。滁菊,滁州市花,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但缺乏精深加工,功能产品少,没有形成产业链条。此外,像定远猪、皖东牛、梅白鱼等,因缺乏龙头,加工营销宣传基本是空白,有名无实。

2、文化很久规划很少。“明光绿豆”历史久远,曾经的贡品,虽有保护意识,开发力度远远不够。秦楠老鹅、雷官板鸭、官坝牛肉这些区域本土品牌,规模化标准化加工仍是瓶颈。

3、特色很浓品牌不响。像来安花红,相官白蒜(中国四大名蒜)品种退化、技术不规范,更是近乎销声匿迹。大柳羊场的考利代羊、“滁州鲫”等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市场份额极小。全椒西部山区酸枣叶茶多为自主采收,加工粗放,与市场对健康绿色农产品旺盛需求,形成反差。

4、产量很高档次很低。分水岭地区山芋种植近30万亩,主要是作为鲜食,供应周边城市,少部分季节性储存或加工粉丝。全椒稻虾综合种养有一定基础和市场竞争力,桃花蔬菜国家标准园,但加工增值基本是空白。桃、薄壳山核桃、葡萄等,在造林扶持政策和市场双重拉动下,同质化发展过快,效益下降已经显现。

二、发展建议

1、多层次规划,分级制定特色产业扶持重点,明确方向。县市区聚焦1-2个特色,全市着力3-5个重点,进行祥细有效的中长期规划,要把规划与财政支持相衔接,持续给力。

2、全链条考虑,政府通盘多环节帮扶,突出关键。从龙头招引、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支撑、宣传营销上给予全方位帮扶。

3、发挥资源优势,部门联动,齐力破解发展难题。细化已出台的支持政策,重点扶持精深加工、地方特色品种保育、提纯复壮、宣传推介等。政府应建立市县领导包保帮扶机制,切实把特色农业产业扶强做大,助推新时代滁州乡村振兴。

滁州市面粉加工企业的现状和困难

凤宝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苗苗

王炎霖发言

一、芡实产业面临的问题

1、目前天长芡实种植用地仅约3万亩,但是在外地的承包种植面积达10万亩。我社历经4年培育出改良品种“秋硕1号”,打算在龙岗本地承包近2000亩低洼圩田,通过芡实产业与古镇旅游结合,做成“旅游+特色农产品”,但农田土地承包流转推进工作难度比较大,成本太高。

2、目前就自身合作社而言,想要扩大种植,加工规模,但是资金压力太大,而自身可抵押物资源也少,银行融资困难。

3、目前芡实老籽的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销售相对粗放,相关标准不完善,取得生产许可证件SC难度很大,想要更好地在全国市场深挖市场利润空间,这些硬件条件不可缺少。

二、建议

1、请政府部门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政府和银行之间多方协调,开辟出给快捷便利的贷款模式,比如在本市内的芡实种植农田承包合同按种植规模配套种植贷款等。

3、政府帮助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件等硬件条件,以便更有利地开辟芡实生产市场。

关于发展大米产业的意见建议

滁州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顺成

潘苗苗发言

陈顺成发言

一、滁州市大米行业的问题

1、滁州是产粮大市,米企众多,但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米业市场中没有领军品牌;大米品种多、杂,没有一个当家品种。这些原因导致大米生产企业收不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的优质粮源。

2、大米生产企业缺乏从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型和管理人才。

二、建议

1、滁州市粮食种植业的种植品种应当统一、优质。应当大面积统一种植高产、优质、抗倒伏的品种。

2、做强滁州品牌。如小龙虾米是新品种,健康、营养、安全,是个很好产品,建议作为滁州地标大米大力推广,由政府做整体策划宣传,将品牌做强,超越五常和盘锦大米。

3、提升滁州大米品品质标准,从源头控制转基因品种。在滁州种植的品种,种子必须有“欧路”转基因检测证书,不仅确保所有滁州产品都可追溯,而且粮食深加工产品才能达到出口标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4、延伸做强产业链。往上做优质原粮订单,增加种植户收入,增加企业竞争力。往下做粮食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过去几年,在国家去产能去库存的政策指引下,安徽凤宝粮油公司顶住了市场竞争压力,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管理等措施,目前经营产销两旺,加工率达到90%以上。然而,国内大型面粉龙头企业依旧大举扩张,市场进行优胜劣汰的激烈角逐,滁州市乃至安徽省正常经营的面粉加工企业为数不多,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面粉加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近年来滁州地区小麦原料受灾严重,品质降低。突出表现在赤霉病频发,小麦收割期间遭受连阴雨天,发芽小麦严重影响小麦面粉加工的品质。我公司不得不从山东、河南等地大量购入优质小麦,过去我们70%的原料以滁州地区的小麦为主,现在本地原料在我们整个加工环节中占据不到30%。

其次,银行贷款规模大幅收缩。农业发展银行给我们的贷款额度2012年是1.02亿元,但是去年、今年均降至4780万元,贷款规模的大幅收缩导致产品(包括面粉、副产品等只能顺时销售),也就是在行情价格低迷的时候也得顺应市场价格销售出去,市场利润空间就没有了。

第三,企业再发展困难。小麦原料成本的增加,银行贷款的收缩,劳动力成本增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有些时候甚至没有利润,企业负担重,再发展阻力较大。

第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荣誉并未对企业融资、大宗原料购进等方面带来实际的优势和帮助。

几点建议:

1、优化本地小麦品种,及时淘汰已退化的小麦品种。考虑从河南、山东等小麦强省规模引进强筋小麦品种,比如新农979、济南17、新麦26等品种,增强滁州地区小麦抗倒伏、抗病性。

2、对滁州市使用优质原料的面粉加工企业给予适度的补贴。在小麦受灾年份,对使用三等或者三等以上小麦原料给予不低于40元每吨的补贴,确保粮食初加工企业在困难时期敢开机,开机不亏本。

3、扶持产业链延伸项目,加速面粉等粮食初加工产品的就地转化,实现产业升级。

4、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深加工筹建项目的扶持力度。对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关键技术,且国内在短时间内难以攻克赶超的粮食深加工技术,加大在产品研发、技术人员培养及加工装备等方面的补贴。对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在土地指标、水、电、厂房建设方面给与支持,比如实施厂房代建,帮助粮食深加工项目拓展除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以外的融资方式,包括融资培训、辅导等。

新闻推荐

电商培训扶助残疾人脱贫

电商培训扶助残疾人脱贫

全椒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