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扶贫果” 共筑小康梦 ——全椒“扶贫大棚”脱贫志愿服务项目侧记

滁州日报 2018-10-11 08:12 大字

[摘要] 种下“扶贫果” 共筑小康梦 全椒“扶贫大棚”脱贫志愿服务项目侧记

本报记者张开兴 本报通讯员刘 超

小康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

如何提供更加贴心的帮助?让贫困家庭一个不能落下,让贫困群众一个不能丢下。

2015年4月,全椒县坚持服务大局,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机制,以助力精准脱贫为使命,建立了“扶贫大棚”脱贫志愿服务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更好服务。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免费大棚,多支志愿服务队进行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最终走向脱贫致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80余次,服务总时长约2240小时,受益农户达200余人。

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 推动产业扶贫

作为全椒比较大的贫困村之一的复兴村,是滁州市和全椒县两级人社部门对接帮扶的贫困村。2014年5月,从深圳返回家乡着手二次创业的杨增环,在此成立了香妃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香菇。

在市县两级人社部门的指导下,香妃农业专业合作社承担起就业驿站(车间)的建设工作,配合县、镇做好为贫困户服务工作。同时,全椒县实施了非营利性的贫困户公益服务项目“扶贫大棚”,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拨付扶贫专项资金,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香菇大棚。

“扶贫大棚”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由合作社公益志愿者担任老师,培训指导贫困户种植蘑菇,以此提升培养贫困户就业能力、增强贫困户自信心、鼓励贫困户自强自立,为实现贫困户真脱贫搭建了平台。截至目前,已在复兴村建设4个“扶贫大棚”,2018年又拓展至石沛镇白庙村,增设2个“扶贫大棚”。

以“农民增收”为关键点 助力三农发展

复兴村任庄组管国顺夫妇俩年过六旬且均患癌症,基本无劳动能力,女儿在大学读书;下郢组徐传义夫妇患多种慢性病,年近七旬,几乎无劳动能力;西陈组管建松,精神疾病、父母年老体弱,无照顾能力,三户家庭经济状况非常艰难。

在全椒县扶贫办的帮助下,这3户分别加入了“扶贫大棚”志愿服务项目,分别拥有了200平方的香菇大棚。贫困户除农产品销售收入外,还按照股份参与合作社利润分红,确保每户香菇年收入至少1万元。同时,在金融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另外的10户贫困户也参与到“扶贫大棚”志愿服务项目中来。

三年多来,通过项目带农户、农户对接,累计带动40余贫困人口就业,户均增收15000余元。

以“长效机制”为落脚点 实现精准脱贫

“扶贫大棚”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扶贫工作,在此基础上,志愿者们拓宽思路,丰富形式,建立长效机制,让更多的扶贫户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实现致富奔小康。

全椒县农委、林业局等单位组织专业志愿者,坚持“种植技术送到户,手把手教种植”原则,将种植蘑菇的技术送到贫困户的大棚,累计开展技术培训90余次,受益群众1000余人次。县商务局围绕着“互联网+农业”模式,将电子商务培训送到大棚,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业与互联网挂钩,真正实现“电商下乡”。县气象局组织志愿者深入大棚,定期向贫困户提供气象服务,并指导贫困户做好突发天气防御工作。县科协则定期聘请专家志愿者为贫困户传授最新的种植技术,提升贫困户的种植技术。

新闻推荐

科技创新促 增 效

9月26日,在全椒县全柴集团发动机生产线上,工人在组装发动机。全柴先后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

全椒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全椒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