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爷的馄饨担】

滁州日报 2018-03-07 23:22 大字

○椒陵客

昏暗的路灯下,一盏风灯,一副担子。一头是炉灶,一头是案台。炉灶这头烧水,案台那边包馄饨。风灯发出弱弱的黄光,劈柴烧的红红的火舌不停地添着黝黑的锅沿。我坐在担子旁,边喝馄饨边烤火。碗很小,里面就几个馄饨,但汤很鲜。刘四爷的馄饨担陪伴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夜晚。

当年的刘四爷六十出头,听爷爷说他家卖馄饨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刘四爷是孤儿,从小寄养在叔父家,跟着卖馄饨的叔父学了一手做馄饨的手艺。乃至刘四爷常向爷爷炫耀,民国初年,全椒文人汪文绶与其兄文鼎、郭受禧、吴承志、叶柏青、汪文弼、周召亭、王剑寒、印竹泉、刘承浩、许跛僧等十人组织南屏诗社,每逢农历十五月圆在南园集会,饮酒、吟诗,还专请刘四爷的叔父、全椒“刘记馄饨”的创始人到南园献技。民国二十六年日军进攻上海,《新华春梦记》的作者杨尘因回全椒避难期间也曾以“刘记馄饨”打过牙祭。看来“刘记馄饨”在全椒真的是名不虚传。

“刘记馄饨”的过人之处一在于汤,二在于馅,三在于皮。

“刘记馄饨”最讲究的是汤。馄饨担炉灶上的鸳鸯锅一分为二,一边煮馄饨,一边熬老母鸡汤。老母鸡被大火煮、小火炖,煮成奶白似的鲜汤,味道鲜美。在没有发明味精的年代,用鸡汤调味说明“刘记馄饨”的确念好了“舍得”的真经。

“刘记馄饨”的肉馅都是当天由县城知名又知己的屠户杨丞林先生派徒弟送上门的,用的是当日屠宰猪的前节肉。这种肉,瘦中夹肥,是做肉馅的上乘之品,而且是专用刀背剁的。在剁成肉糜的馅子里加上少量提前泡发切成细末的干香菇、木耳,再配上酱油、醋,还有花椒油、辣椒油、虾皮、葱末等作料,馄饨的味道可想而知。

“肉馅新鲜滋味高,馄饨皮子最要薄。”皮子薄到什么程度,有人形容“薄如竹衣”,也有人形容“薄如绉纱”。不论是“竹衣”还是“绉纱”,刘四爷说:“要达到下锅不破,入口即化才是上品。”

案台放上小碗,舀一小勺猪油,再舀上鸡汤,撒上葱花、虾皮之类,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就好了。浓白的汤,翠绿的葱,漂浮的虾皮,透澈的馄饨,还没吃,口水就出来了。趁着热乎,呼着寒气,连汤带水嚼着小馄饨呼噜噜灌下去,顿时一股热流顺着嗓子眼暖到胃里,那才叫个爽,那才叫个香!

老街似乎是有灵魂的。手摇铜铃,肩挑担子,沿着悠长的古街老巷蜿蜒的石板路,叫卖馄饨的刘四爷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弱弱黄光的风灯,吐着火舌的炉灶,冒着热气的锅台,连同手工打造的“刘记馄饨”,像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始终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似乎怎么也走不出那飘香的古巷老街。

新闻推荐

小品《回家》主演方芳:腊肉香肠是地道家乡味

据中安在线报道“从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你永远不能忘记,你是安徽省全椒县人!"今年央视春晚小品《回家》打动了千万观众,主演方芳这句话更是瞬间刷爆了全椒人的朋友圈。小品讲述了一个台...

全椒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