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冬至忆外婆

滁州日报 2018-01-24 00:00 大字

□张妍彦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幼时一直以为这首童谣说的就是我的外婆,因着这童谣,“外婆”在我心中始终是个极具情怀的称呼。然而,外婆的一生却与浪漫情怀无缘。

外婆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全椒县城,从小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家碧玉,“跑鬼子反”后,兵荒马乱,家道衰落。新中国之初,青春勃发的她被“革命工作”所吸引,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因此嫁给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干部——我的外公。从此几十年,她跟随丈夫颠沛城乡山野之间,却未享到半点“干部家属”的福:茅草屋里生养孩子,山坳中用双手掘地;丈夫在一场接一场的政治运动中屡遭批判,妻子惊恐委屈,身心遭受双重打击。小家碧玉的外婆,却如“女战士”般顽强,咬着牙接受了生活带给她的所有磨难,忍饥受饿,干农活、做家务,将五个孩子拉扯大。生活的不堪令她的脾气泼辣而暴躁,我幼时常听到姨妈们抱怨她的凶悍与缺少母性温情,一度给他们的青春带去许多压迫。晚年的外婆脾性依然火躁且嗓门洪亮,常常一遍又一遍地向晚辈们诉说几十年来的苦难,告诫我们小姊妹要自立自强,她一辈子的经历表明:“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丈夫有还要伸伸手……”我与表妹听着她的唠叨长大,后来竟也用同样的话教育我们的孩子。

儿女眼中凶悍强势的母亲,却是我们可亲的外婆。学生时代每至放假,外婆家就成了我们这辈小姊妹的大本营,这里不仅有“糖一包,果一包”,且顿顿是可口的饭菜,我至今仍能记得外婆家被烟熏得漆黑的土灶上,混着毛豆米烧小公鸡和西红柿腰梅肉汤的香味,也还记得我和表妹总为了争吃鸡腿而暗自较劲,最后还是让外婆来“主持公道”:“都别抢,一人一个。”外婆家专属的香味,缠裹着童年的点滴,总在不经意间从记忆深处逸出,让我轻易地就跌碎在外婆与我们的时光隧道中。

童年时代我喜爱读书,最得外婆疼爱,每次回去,她总要鼓励我:“下劲读书,以后上大学!你外婆我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一辈子受苦!”

外婆虽然没念过几年书,但故事却说得很精彩。八十年代,外婆家在全椒的南屏山中,屋前是一口古井和一株老桃树,屋后是一片竹林,比童谣中的“外婆桥”美上太多。在夏夜的漫天星空下,我睡在外婆家屋前的凉床上,她一边给我摇着蒲扇,一边缓缓述说着“张先生遇狐仙”的故事,时不时有一两颗流星划过星空;冬夜里,她催促我:“去,快上床给我暖暖脚!”周围一片寂静,我躲在暖和的被窝里,听她娓娓讲述九华山菩萨的传说。说故事,外婆有她专属的节奏、语音和语调,童年的我啊,就在她浓郁的全椒方言引领下,一会变成了会飞的狐仙,一会坐船去拜九华山菩萨。外婆把故事说得韵味悠长,我母亲和姨妈们没有谁能像她那样能用方言把故事说得扣人心弦又婉转动人。

及我成家,又有了孩子,外婆迎来了她人生中第一个“重重”,四世同堂甚是欢乐。她每每见到“重重”,必要逗弄一番,随口几句童谣:“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小孩会唱歌,不是爹娘教我的,自己聪明会唱歌……”——仍是那极富韵味的全椒口音,小家伙倒学得有模有样。

外婆家不仅有动人的故事,还有每年冬天拿手的五香花生米。每年冬至前后,外公“奉命”剥好十几斤花生米,外婆亲自熬制汤卤,将花生卤煮、翻炒,做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的“外婆牌”五香花生米,在外地上学、工作的我们,过年必要回外婆家,吃着香喷喷的花生米,听外婆述说着过去的事情,一把一把停不下来。我不止一次央告外婆:“教我做吧……”外婆答应我,我却因为忙于工作与自己的小家庭,一次次错过跟外婆学做花生米的机会。

纵是坚强如外婆,也依然无法与生命的自然规律抗争。去年冬至的前一天,与病魔战斗了近半年的外婆,走了。我再也学不会做外婆的五香花生米,再也听不到外婆说故事了……送葬那天,孩子问我,太太呢?我说,太太啊,乘着狐仙,飞去九华山找菩萨了……

今日又是冬至,街头的炒货飘香,然而没有一家的炒花生米有外婆做出的味道。一部迪士尼的电影《寻梦环游记》正在热映,在电影中,死去的亡灵会在“亡灵节”寻着金色的万寿菊铺就的路回家,为家人祝福,人类世界与亡灵世界通过“记忆”连接,先人与今人靠着“爱”在时空中共存。外婆,感谢你在那异常苦难的岁月里,选择了生命的自强与坚守,才有了我们,你的故事和人生信条会在亲人的血脉之中传承下去。

看完电影,我问孩子:“你想太太吗?”孩子却笑着说:“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小孩会唱歌……”

那天夜里,外婆在我的梦里,笑吟吟地捧着一把花生米……

新闻推荐

农技专家送科技到田头

近日,在全椒县武岗镇民悦果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为果农讲授果树的剪枝技术。当日,来自全椒县的100余名果农在武岗镇参加了冬季果树管理现场培训,省农科院农技专家为果农实...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