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脉心传到滁水 ——“王阳明在滁州”专访

滁州日报 2017-11-21 08:02 大字

王阳明在滁讲学场景再现魏星/摄

1

王阳明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来到滁州?在滁期间有何作为?

答:明代前中期,滁州作为明太祖“革命根据地”,誉称为“开天首郡”、畿辅重地。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下诏,在滁州设立管理全国马政的中央机构太仆寺,永乐十九年(1421)改称南京太仆寺,一直存续到明朝终结。王阳明身处明朝中期,此时的朝廷阉宦专权,皇帝昏戾,以朱熹学说为信条的统治思想意识已经固化。王阳明从年轻时就立志探索真正的“圣人之道”,他集文韬武略于一身,一生历经磨难沉浮。王阳明来滁时,已逾不惑之年,经历了格物苦求、宦途蒙冤、居夷处困、龙场悟道、庐陵施政、京城授徒的磨练,其思想学识已趋于成熟。正德七年(1512)十二月,王阳明由考功清吏司郎中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次年十月至滁州任上,督马政之余在琅琊山下聚众讲学,培养了一批心学弟子,开启了王门游学之端。《王守仁年谱》记述“滁山水佳胜,先生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遨游琅琊、讓泉间。月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震山谷,诸生随地请正,踊跃歌舞,旧学之士皆日来臻,于是从游之学自滁始。”

2

王阳明在滁活动对滁州当时和后世有何影响?

答:王阳明在滁讲学,在当时就吸引了大江南北的门生汇聚于此,使滁州成为传播心学的望地,仕民的思想和社会意识吹进来一股清新的风气。南京太仆寺官员和地方官们,受王阳明“知行合一”理念和亲民思想的影响,仁民爱物,兴办了一些务实利民之事,如奏疏宽政、赈灾减赋、修桥筑路、治河筑坝、关爱民瘼、守城防寇,深为滁人感念。

王阳明在任太仆寺少卿时,为预警“流寇”,维护治安,召集了百余家民户,在太仆寺东南空旷野地从事农桑,免除租赋,组成社区,维稳安居。到嘉靖年间,发展到三百多户人家,生齿日盛,民风淳朴。后任太仆寺卿盛汝谦等,沿袭王阳明的思路,在此设丰乐乡社,教民条规,祭仰先贤,建仓廒,办学社,教化子弟,亲民安居。这就是一直延续到当代的龙池街。滁州弘扬阳明思想的主体是太仆官和地方官吏、乡绅贤士,他们承袭阳明先生的亲民教化思想,以阳明书院为一块文化高地,引领地方士气民风。正德以后,太仆寺和地方官府共同倡举,滁州实施诸多人文建树,如兴修孔庙学宫、书院祠庙、亭塔台阁、牌坊,旌表仁孝,弘扬地方文化,这种风尚一直延续到近代。晚清至民国,时风大变,滁人不忘阳明先生,津浦铁路开通,命名东关街为遵阳街。

6

王阳明在滁讲学的主要方法?留下哪些历史遗迹?

答:王阳明与孔子在教学方式上一脉相承,采取“随处点化人”的教学方法,与诸生一起在游山玩水中切磋学问,于听风赏月时交流心得,饮酒弹琴,畅快而歌。南京太仆寺寺署咫尺龙潭,北望丰乐亭,西依丰山,幽谷相临,溪水环流,树木葱茏。沿丰山下西行,到醉翁亭也仅三里之途。周边山水清幽,成为王门游学的天然课堂。在这样的环境中,阳明先生与诸生或默坐于室,静思澄虑,或游学山水之间,得之天籁,洗净纤尘。每至月上林梢,数百人环龙潭而坐,吟诵诗书礼乐古圣贤之声,诸生提出一个又一个古今话题,求教于先生。先生或简言作答,或宏论数语,或默言示其自得。王阳明将游学于柏子龙潭西北缘的山峦命名为“梧桐冈”,并在山岗上建“来远亭”。师生之间心旷神怡,“草堂寄放琅琊间”“只把山游作课程”,借助幽清的自然环境来洗涤世俗之心,更能体会天人合一,归至于心的哲理。当年阳明先生讲学旧地,今天依然可寻,即丰山东麓,丰乐亭到太仆寺、龙潭以及醉翁亭周边山水之间。阳明书院旧址和重建都在丰乐亭景区。

3

王阳明在滁讲学有何历史价值?

答: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1)王门从游之学自滁州始。据《年谱》记载,自滁州讲学开始,王阳明身边的弟子逐渐增多,声望也越来越大。王阳明在滁州讲学,江南江北学人纷纷相约而至,门生最多时在正德九年春,人数达二百以上,钱德洪后来评价“滁阳为师讲学首地,四方弟子,从游日众。”当时来滁州的知名门人如蔡希渊(颜)、冀元亨、朱守中、刘观时、王嘉秀、郑伯兴、薛侃等。门人中有滁人数十名学子追随,地方志书有名可稽者如:孟源、孟津、戚贤、刘韶、石玉、朱勋、田鳌、萧惠等,日后多成为名儒乡贤。2)在滁讲学期间全面阐发了“良知”基本思想,这是阳明心学形成的第二阶段。他质疑批评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强调“知行合一”“立志”“立诚”。3)综合教导诸生悟“良知”的方法论。提倡“静坐悟入”,引导向简练、平实为本,通过实践磨炼修身悟道。强调亲身悟道“贵自得”,如同“哑子吃苦瓜”。同时厘清儒学与佛道之间的关联与区别。4)与滁州结下了深厚的“心缘”情谊。“滁水亦沂水”“滁山与我最多情”,阳明先生十分喜爱琅琊山水和滁州淳朴的民风。在滁州期间是阳明思想最旷达、心情最舒畅、生活最闲适、与诸生最融洽的时期。在他离别滁州以后,仍然惦念着滁州弟子。与滁州的情缘,在他的诗文语录中一览无余。

7

新时代研究应用阳明心学,对于滁州有哪些现实意义和作用?

答:宋明文化在滁州蕴藏着丰富的内容,王阳明继欧阳修以后,在滁州人文史上崛起了又一座高峰。阳明心学与滁州是历史机缘契合的一份珍贵人文遗产,是中华儒学发展的重要一环。王阳明讲学以及相关的柏子龙潭、太仆寺文化,赋予滁州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在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滁州以研究和应用阳明文化为切入点,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还有许多事情可做。

首先,阳明学说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敬畏自然、崇尚先贤的道德风范,包含着深厚的国学思想和丰富的时代特征,以此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深化滁州人传统文化内涵和道德实践,以良知教化人心,引导修身向善,提升城市总体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每年十月,可以举办“王阳明在滁州文化月”活动,党政倡导,社会参与,以文化人,推进阳明文化成为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发掘历史遗存和名人根脉,研究滁州历史文化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我们可以综合改造具有阳明文化和民俗元素的遵阳街和龙池街,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应用人文资源完善拓展琅琊山旅游风景区,在丰乐亭景区增添新的书院文化景观,提升景区档次,吸引更多的游客,瞻仰先贤遗存,体验古今文脉与心灵的沟通。

第三,重建阳明书院,使其成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其中陈列展示王阳明及其弟子名宦名儒的生平资料、文献文物和相关文化艺术品,并在书院内开设“滁州人文讲堂”,举办不同层次的传统文化讲座、国学传习课堂、少儿蒙学班、学问交流论坛、修身教化场所等等,引导人们正心养德,培育良知,敬畏向善,以“知行合一”的精神指导立身行事。

最后要说的是,目前,滁州明文化资源的发掘和研究与文化强市的目标还不相适应,王阳明研究的基础和力量都有待于加强。我们倡议,成立滁州阳明文化研究会,融入阳明文化潮,运用阳明学的研究成果,释放出更多的人文能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各个层面认知王阳明,启发良知心,立志立诚,实践道德规范,提振滁州精气神,促进滁州全面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张瑜

4

王阳明留下了哪些与滁有关的作品,关于他在滁州的活动可见于哪些文献资料?

答:据我们初步考证,王阳明的滁州诗40首(含佚诗4首)。王阳明在滁州前后(正德癸酉年至甲戌年)所作与弟子友人书信、序、记近30篇,《传习录》上卷129条语录,其中约半数为在滁州讲学前后的语录。该卷中一些学术思想,是王阳明后期提出“致良知”的基础。《王阳明全集》《南京太仆寺志》《南滁会景编》《滁阳志》等历史文献都记载了王阳明在滁州的讲学活动和诗文。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刊行的《南京太仆寺志》是唯一一部记载马政史事较完备的明代文献,内容多与滁州相关。其中卷十五列传,以大量篇幅记载了王守仁的事迹。

5

阳明弟子及后学在滁州有何传承?

答:阳明弟子及后学在滁州包括三部分群体的活动:一是高足门生聚会书院论讲(代表人物钱德洪、王畿、戚贤、罗洪先、周汝登等);二是太仆寺官员传王学,撰史志褒阳明(代表人物朱廷立、盛汝謙、雷礼、陆光祖、吴达可、萧崇业、冯若愚、李觉斯等);三是地方乡贤仕宦继承衣钵,推崇倡举(代表人物胡松、戚贤、孟津、林元伦、应镳、戴瑞卿、余国普等等)。从现有史料可以看出,他们对王守仁丰功伟绩的仰慕,对阳明心学的追求和传续。

正德以后,阳明心学广泛传播,阳明弟子频繁往来于滁州、全椒、南京间。戚贤于嘉靖甲午年(1534)在全椒城东北建南谯书院,聚众讲阳明心学。先后到南谯书院论学的王门学者有王龙溪、钱德洪、罗念庵、唐荆川,以及后来的周汝登等。滁州阳明书院(祠)自嘉靖十五年建立,王门高足王畿、钱德洪等百人以上的聚集讲会先后有三次。阳明先生公子王正忆也先后三次来滁州拜谒尊翁祠。

南京太仆寺官员中许多人学养深厚,倾心阳明学说,有的人本身就是阳明再传弟子。他们从不同的职位来任太仆官,尔后又迁职各地为官为学,且相互交游结谊,申述思想识见,对于传播王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滁州阳明门人致力于传播阳明学说,胡松、孟津等人先后刊刻《良知议辩》《良知同然录》《王守仁年谱》等王学著作。

太仆卿们和地方官主持历次修建阳明祠(书院),嘉靖十五年(1536)始建,其后至清康熙十二年(1673),先后修建过七次,其中明嘉靖修葺两次,万历修葺三次,崇祯重建一次;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一次,光绪二十二年,移位于丰乐亭保丰堂内祭祀。历次修缮,都是阳明心学在滁州的一次重光。

市政协“王阳明在滁州”研究课题组工作照,左二为张祥林先生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政领兵同时讲学,毕生所创“心学”,成为明清以来的儒家经典。由于历史的机缘,这位思想巨匠、全能大儒于明正德八年(1512)至九年(1513),在滁州任太仆寺少卿期间,传授“良知”之学,为滁州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近些年来,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生水起,阳明学说重现光彩,王阳明在滁州的研究逐步兴起,受到社会公众和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月21日,市政协召开“王阳明在滁州”研讨座谈会。会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滁州地情人文研究会副会长张祥林先生。

《人文滁州·王阳明研究专辑》

新闻推荐

一株滁菊开出1000朵花 合肥科学家变出“开花大王”

星报讯每个爱喝菊花茶的人对滁菊都不陌生,滁菊泡出来的茶味道清甜、香气四溢。昨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技术生物所获悉,该所已经培育出产...

全椒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全椒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