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巾帼故事会里话脱贫

滁州日报 2017-11-02 08:14 大字

熊许玮谷胜云

“要想过上好日子,最重要的就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让我感到很温暖、很贴心,过上好日子就更有信心了。”言语间,余华翠的眼睛里充满了期许。

10月22日,在全椒县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巾帼脱贫故事会上,44岁的昔日贫困户余华翠在掌声中,腼腆地站起来打开了话匣子,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家住全椒县马厂镇黄庵村街南组的余华翠夫妇俩20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后因丈夫患上间歇性精神病,再加上两个女儿上学的开支,生活陷入困境。2015年的一天,余华翠有了一个想法:种植葡萄创业。说干就干,她开始四处筹钱、拜师学技术、白天黑夜的忙碌。“第一年试种本以为可以初尝甜头,却不想大大的摔了个跟头。”说到变化,余华翠还是忘不了起步时的艰辛。

好在当地政府及时提供技术指导、申请免息贷款,帮助她重整旗鼓,第二年种植葡萄就获得了18000元的纯收入,“当时真的是看到葡萄就已经甜到了心底”,余华翠激动的说到,受惠于扶贫项目的实施,她又申请了10万元免息贷款,将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12.8亩,品种也扩大到了七八种,今年开春后又通过申报扶贫项目养殖100多只鸡苗,很快就摘掉“穷帽”。“这一路走来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十九大之后肯定会有更多好政策陆续出台,我一定还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余华翠信心满满的说道。

第二个讲课的“教授”是36岁的肖贤苗。今年2月份,她和余华翠等10人一同被全椒县妇联、全椒县扶贫办表彰为全县“巾帼脱贫之星”,在座的听众也非常想从肖贤苗的口中套出“脱贫致富密码”。

“靠啥呢?说到底,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肖贤苗的公公生活不能自理,婆婆肢体残疾丧失劳动,以前看病就花了60余万元,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务。夫妻两人在帮扶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的帮助下,大力发展养殖业,2016年第一茬鸡就获利3100元。看着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肖贤苗说,“只要大家肯努力,赚的钱肯定比我多。”今年初,在镇村的支持下,她又筹集8万多元资金,新建一个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鸡场,并熟练地掌握三黄鸡养殖技术,一茬一茬的成功养殖,很快使这个贫困家庭成功脱贫。“不仅我一家要脱贫,希望十九大后更多惠农政策又快又好地落地,我还要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特色种养,实现稳定脱贫、持续致富。”肖贤苗笑呵呵地说。

“她们讲得很实在,很耐听,很有针对性。”全椒县妇联副主席张奇华说,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邀请脱贫示范户以讲故事的形式述说自己的脱贫经历,增添了贫困户更多的信心和干劲,这一路虽然艰辛,但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贫困的冲刺时刻已经来到,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决战中。”

新闻推荐

十字镇重“脱贫”更防“返贫”

本报讯今年以来,全椒十字镇在倾力推进***、精准脱贫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在帮扶计划中,该镇实行工作组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双包”责任制,建立“党员+贫困户”机制,把脱贫攻...

全椒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