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谋发展 优质医疗护健康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吕静远通讯员孙瑛张磊
2015年8月,为了全面深化滁州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优化整合市直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百姓民生,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原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合成立新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两年多来,医院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品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促进和带动了滁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两年多来,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以整合促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成功创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顺利通过三甲医院的复审和大型医院巡查,四个科室分别获批省十三五重点专科及重点特色专科,综合实力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如今,又到一个收获之秋,新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气象一新,活力尽显,一个个成绩的取得,一个个亮点的涌现,无不展现着新一院的朝气,无不奏响着新发展的凯歌。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活动动员部署会
与南京鼓楼医院实现首次病例远程会诊
在上海九院专家指导下开展主动脉瘤支架置入术
组织专家到医联体单位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义诊活动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安徽医科大学滁州临床学院,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实习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占地面积572亩,总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500张,设有35个临床专科、59个临床病区、15个医技科室、1个体检机构。年门诊量近10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数5.5万人次,全年开展各类手术近2万台。此外,医院拥有省市级重点专科15个,现有在岗职工2484人,其中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236人、中级技术职称585人,硕士113人、博士2人。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2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江淮名医”5人。配备GE3.0T高场强磁共振、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高能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全数字化钼靶X光机、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智能化彩色超声诊断系统等一大批高档精密的现代化医疗设备。
联合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开展南区启用大型义诊活动
创新管理方式
医院旧貌换新颜
合并整合之后的新一院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加上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南院区即将投入使用,组建工作十分繁重。医院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本着不影响医疗质量、不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不便的原则,精心谋划、加班加点,短短几个月时间,完成了科室整合、干部定岗、制度完善等重大事项,2015年10月8日,南院区正式运行,标志着医院已形成南北呼应、功能完备的全新医疗格局。
医院先后整合34个职能科室、15个医技科室、59个临床病区,统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岗位设置、质量管理、绩效考评、行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齐抓共管,齐头并进,促进医院内部管理向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各临床及医技科室每季度考评、签订责任状、加强医疗业务查房、病历质量以及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督查、开展“服务之星护士”和“服务之星护士长”评选活动等,全面加强内涵建设;通过紧抓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和“讲重作”学习教育活动等,切实加强党风、行风建设。2017年6月,通过全院2400名职工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奠定了医院皖东地区一流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位置。
创新出成果,旧貌换新颜。在加速融合的基础上,医院坚持文化品牌建设为引领,确立了医院院训、宗旨和愿景,制定了宏伟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向着目标稳步前行。
注重学科建设
提升水平强基础
“十年建医院,百年立学科”,医院想要取得长足发展,重点在学科建设,关键在人才培养。
在打造智力聪慧、技术精湛、精英集聚的人才队伍上,医院从2015年以来公开招录硕士生、本科生共152名,派出各类人员外出进修学习240余人次,医护人员发表论文170余篇,完成4个国家级、23个省级、140个市级继教项目。成功申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通过评审。先后有5人次荣获“江淮名医”荣誉称号。
两年多来,医院突出重点学科的建设,通过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对相关科室重点扶持,一大批新技术项目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据统计,骨科、心血管科、消化科、ICU、药械科、检验科、儿童医院等12个科室开展新技术项目33项;2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分别验收完成和获准立项,9项市级科技项目进入临床研究。目前,医院心血管内科获批省级“十三五”重点专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儿科获批省级“十三五”重点特色专科。“十二五”重点特色专科肿瘤放疗科如期完成现场评估并被省科教处评为优秀。在滁州市第八届科学技术奖评比中,医院1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医院护理团队在全市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与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在滁州市护理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一、二等奖,并囊括全部四项单项一、二等奖。
近年来,骨科成功利用普通锥弓根螺钉开展了2例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小切口固定复位技术,标志着骨科在治疗脊柱骨折技术水平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治疗;消化内科开展了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等项目;护理科研小组在ICU开展了“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及“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试点工作,效果良好。
全面深化医改
强化服务惠民生
医改,关系民生,牵动民心。新一院成立后,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成立带量采购领导小组,药品、耗材实行带量采购;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医师合理用药;控制各类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开展“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等,有效缓解了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与7家一、二级医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所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其中与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椒县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与省外大型现代化医院进行专科联盟从而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造福滁州百姓是医院近年来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及所属南京市儿童医院成功建立紧密的医疗合作基础上,医院又与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建立了专科联盟,开展了多项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合作,特别是通过与南京儿童医院广泛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援助、学术交流、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和义诊服务等,带动滁州儿童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变输血为造血。目前,儿外科正式开诊,小儿多种常见外科疾病手术均可独立开展,此外还开设了儿童内分泌、耳鼻喉、儿童哮喘和儿童保健等专科门诊。2015年以来,门急诊患儿人次由119010人次上升至155376人次,住院患儿由5365人次上升至6039人次,无一例重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为方便患者就诊,医院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导医台进行一站式服务;使用门诊叫号系统、一卡通自助挂号缴费系统、手机APP、微信预约挂号、费用支付和服务评价、医学影像传输(PACS)等信息系统优化就医流程……如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极大地便利了患者就医,此外,医院成立多个护理小组,开展出院患者延伸护理服务;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接受患者及家属咨询,进行健康指导;建立急诊手术,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手术专用电梯,专人管理,专人陪同护送;开展“先诊治、后交费”就医模式;实行出院病人随访制度,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接受全社会监督;加强健康管理工作,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等,从每个细节入手,在细节中充分展现对患者的真情关爱,以贴心的服务赢得了患者信任,连续6个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全市排名第一。
打造特色品牌
新征程上再跨越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围绕创建市级区域性大型现代化医疗中心这一目标,医院成立了远程医学中心、医学模拟中心和检验、影像、病理、超声区域诊断中心,实现区域内优势资源共享,方便患者就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薪酬考核制度;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积极与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计划由临床学院向附属医院发展;采取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办法管理医院,用文化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一个个目标已经确立,一项项计划正在实施。接下来,医院将继续把握深化医改、提升内涵、加强党建三条主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医疗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加强教学科研,不断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化工作,不断促进医院管理智能化;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医院运行效能;加强文化宣传,不断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全院职工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牢记“爱岗敬业、严谨规范、求精求新、团结奉献”的院训,计划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技术精湛,管理精细,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群众信赖,省内一流的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用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滁州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日前,技术人员在田边检测新收的稻谷水份。眼下正值秋收季节,全椒县78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来自安农大、省农技推广总站及省、市、县农委技术专家们来到该县襄河镇八波、联盟村,对部分田块进行现...
全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