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方百计回应群众司法需求 —全市人民法庭建设五年工作发展纪实 朱一村 吕 昊

滁州日报 2017-08-25 07:54 大字

近年来,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将人民法庭建设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坚持做到领导往基层走、资金往基层用、待遇往基层优、干部从基层出,努力建设法庭环境优、办公硬件优、办案质量优、科学管理优、干警素质优“五优”人民法庭,全面提升司法为民水平,千方百计回应群众司法需求,为农村改革发展保驾护航,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安全感和获得感。

延伸服务

以便民为己任

近年来,滁州两级法院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作为人民法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建设“一心四点”全方位诉讼服务网络。“一心”即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四点即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乡村(社区)“法官工作室”、法院诉讼服务网以及12368诉讼服务热线。

上个世纪90年代乡镇机构改革以后,人民法庭也随之进行了合并,一个法庭要服务三四个乡镇几十个村。村民要打官司,必须到县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才能立案。为了让群众少跑路,节省诉讼成本,2015年,全市29个人民法庭均建立起诉讼服务站,将诉讼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延伸至人民法庭,全面推行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并开展预约立案、假日立案、电话立案等多项便民服务,彻底改变过去“告状要进城,立案要登门,遇到星期天,白跑一趟人”的状况。截至目前,已通过法庭直接立案6461件。南谯法院、来安法院还实行“一镇一法官”工作机制,一个法官对接一个乡镇,加强司法服务。

滁州地域面积广,在部分乡镇撤销人民法庭后,如何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成效,成为滁州中院党组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该院从2013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起123个法官工作室,法官定期去开展工作,为当地群众提供诉前调解、立案、法律咨询、巡回审判等司法服务,成为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的有益补充。去年,又提出“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好、服务规范好、服务效果好”的“四好”建设目标,出台规范性意见,统一制度、完善功能,并进行特色化管理:探索建立了12个以优秀法官个人命名的特色工作室,如市中院“陶继航工作室”、全椒法院“李志萍工作室”;建立以特色服务为主体的法官工作室,如琅琊法院设立琅琊山景区法官工作室,定远法院在县交警大队设立法官工作室,明光法院在大山深处设立尖山村法官工作室等,为当地群众提供司法服务,有效缩短了服务半径。同时,工作室与法院数字化庭审系统相对接,实现双向同步录音录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旁听”到各种典型案件的庭审过程,真正实现法官沉下去,民意升上来。2013年以来,全市123个法官工作室年均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余件。

多元解纷

以利民为宗旨

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市人民法庭审结案件50069件,占全市法院审结民商事案件的42.8%,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

面对案件普涨,滁州中院要求全市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各地人民法庭因地制宜,和乡镇、村居调解组织联手,采取简单易行、便民利民的方式,快捷化解矛盾纠纷,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如明光法院潘村法庭以法庭为核心,联动乡镇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采取“1+3”庭所共建模式,形成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合力。

潘村的鲍某家有两亩地的小麦田紧邻路边的杨树,树荫对小麦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鲍某急切要求排除妨害,并为此多次上访。这排杨树是20年前由村民根据政府的统一规划栽种的,交由赵某养护。赵某和村委会签有书面合同,眼见杨树长势茂盛,坚持不同意砍树,除非调整分成。而辖区村民小组认为,赵某手中的合同没有村民代表签字,没有会议记录,应该无效,杨树所有权应归村民组所有,不同意给赵某任何分成。

几层矛盾相互交织,事态随时有可能升级扩大。在经过认真调查后,潘村法庭庭长管震与镇司法所所长李飞一起,请来当地村委会主任、4个村民小组组长及相关当事人,耐心做诉前疏导工作。最终形成统一意见,由村委会对涉案的土地重新进行分流、转包,树随地走。就这样,一起涉及多层法律关系、多方利益的纠纷在诉前得到了有效化解。

随着滁州市委将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诉率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年度综合考核,自去年起,多元解纷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基层矛盾化解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的优势愈加凸显。

今年年初,全椒县马厂镇200户农户与某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发生土地流转合同纠纷,涉案人数近900人,涉案金额77万余元,一旦处理不妥,势必影响恶劣。对此,行政村和乡镇司法所迅速与马厂法庭取得联系,法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多方共同做调解工作,经过两天一夜的努力,终于促成调解,并通过法庭进行司法确认。达成协议后的第三天,所有款项全部到位,取得了显著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广大基层群众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此外,凤阳小岗法庭邀请当地有威望的人士,组建了乡贤调解室,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天长秦栏法庭将“孝文化”融入调解工作,收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先后与70多个机构建立对接,年化解纠纷8000余件。滁州中院被省高院授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先进法院”称号,明光法院被授予“示范法院”称号。

提档升级

以“五优”“四好”为目标

“人民法庭是基层的基层,是司法的基石,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于人民法庭工作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这是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严法自2013年上任以来,为人民法庭建设所定下的基调。为此,滁州中院党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一年确定一个建设主题,分别解决了法庭编制、干警职级待遇问题,法庭规范化建设问题以及法庭功能完善等问题。全市人民法庭建设实现弯道跟进、弯道超越,得到省院的认可。

注重改善法庭硬件条件。以凤阳法院小岗法庭、定远法院炉桥法庭为代表的一批人民法庭,分别得到新建或翻修。2013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法庭8个,总建筑面积由2013年的20194㎡,扩展成现在的27735㎡,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法庭办公区、审判区、生活区进行分离改造,文化室、干警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法庭绿化率均超过30%,甚至有的基层法庭绿化率达到了60%以上。放眼望去,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同时,所有人民法庭均建起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科技审判法庭,基层法庭与院本部实现内网互联互通,启用网络电子签章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司法服务质效。

着力提升人民法庭管理水平。围绕法庭基础建设、审判质效、多元化解、法官工作室等,市中院先后出台、完善了5项管理制度,中院民一庭、审管办、信息中心、监察室等分别围绕基层法庭的综合考核、审判质效、信息化建设以及审判作风等,积极开展工作通报和网络巡查,涵盖基层法庭审判质效、基础建设和审判作风的立体式管理网络已初步形成,并建立起各基层法院具体抓,中院职能部门全盘抓的条线管理模式。

大力加强基层法庭队伍建设。通过大幅度提升办案人员配置率,培养锻炼青年干警等措施,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同时,将基层法庭视为锻炼青年干警、培养精英人才的试验田。目前,全市人民法庭40岁以下的干警占57%,越来越多的年富力强的干警往基层流动,其中本科学历以上干警109名,占基层法庭全体干警的63%。每年开展全市基层法庭工作专项奖励,法庭干警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人往基层去,干部从基层出的选人用人导向已经确立。2013年以来,全市人民法庭共有57个集体、43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法官”刘学讲等一批先进典型。

随着人民法庭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全市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注入了能量和动力。近年来,全市法院的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指标一直在全省综合评估中名列前茅,连续两年在全省法院系统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三、审判质效在全省二类城市中排名第一,2016年度综合工作考核全省排名第二,审判质效全省排名第一。人民法庭建设和法官工作室建设形成“滁州经验”,被省高院肯定和推广。2017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调研凤阳县小岗人民法庭,认为小岗人民法庭建的很好、很有特点,属于一流建设标准,并对滁州基层法庭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寄予了厚望。

来安半塔法庭法官进校园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全椒法院“李志萍工作室”为民解忧

新建的定远炉桥人民法庭

村民在天长汊涧法庭诉讼服务站直接立案

琅琊法院琅琊山景区法官工作室开展景区普法

明光潘村法庭庭所联动化解矛盾

南谯沙河法庭法官利用庙会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定远张桥法庭在街头张贴《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新建的凤阳小岗人民法庭

新闻推荐

严把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

近年来,全椒县不断构建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申报事项数据库,进一步严格报告制度的执行,制定随机抽查方案,按照时间节点进行随机抽查。上半年,共重点抽查核实15人,对漏报和申报不实的同志进行了批评教育。全...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